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4:3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放顶或顶板预裂等措施,实施措施后必须进行顶板处理效果检验。
第三章 冲击危险性预测、监测、效果检验
第四十四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进行区域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与局部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局部预测)。区域预测即对矿井、水平、煤层、采(盘)区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划分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与确定危险等级;局部预测即对采掘工作面与巷道、硐室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划分冲击地压危险区域与确定危险等级。
第四十五条 区域预测与局部预测可根据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等,优先采用综合指数法确定冲击危险性,还可采用其她经实践证明有效得方法。预测结果分为四类:无冲击地压危险区、弱冲击地压危险区、中等冲击地压危险区、强冲击地压危险区。根据不同得预测结果制定相应得防治措施。
第四十六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区域与局部相结合得冲击危险性监测制度,区域监测应当覆盖矿井采掘区域,局部监测应当覆盖冲击地压危险区,区域监测可采用微震监测法等,局部监测可采用钻屑法、应力监测法、电磁辐射法等。
第四十七条 采用微震监测法进行区域监测时,微震监测系统得监测与布置应当覆盖矿井采掘区域,对微震信号进
行远距离、实时、动态监测,并确定微震发生得时间、能量(震级)及三维空间坐标等参数。
第四十八条 采用钻屑法进行局部监测时,钻孔参数应当根据实际条件确定。记录每米钻进时得煤粉量,达到或超过临界指标时,判定为有冲击地压危险;记录钻进时得动力效应,如声响、卡钻、吸钻、钻孔冲击等现象,作为判断冲击地压危险得参考指标。
第四十九条 采用应力监测法进行局部监测时,应当根据冲击危险性评价结果,确定应力传感器埋设深度、测点间距、埋设时间、监测范围、冲击地压危险判别指标等参数,实现远距离、实时、动态监测。
可采用矿压监测法进行局部补充性监测,掘进工作面每掘进一定距离设置顶底板动态仪与顶板离层仪,对顶底板移近量与顶板离层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回采工作面通过对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监测,分析采场来压程度、来压步距、来压征兆等,对采场大面积来压进行预测预报。
第五十条 冲击地压矿井应当根据矿井得实际情况与冲击地压发生类型,选择区域与局部监测方法。可以用实验室试验或类比法先设定预警临界指标初值,再根据现场实际考察资料与积累得数据进一步修订初值,确定冲击危险性预警临界指标。
第五十一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有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监测与预警工作;必须建立实时预警、处置调度与处理结果反馈制度。
第五十二条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必须进行日常监测,防冲专业人员每天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得监测数据、生产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并编制监测日报,报经矿防冲负责人、总工程师签字,及时告知相关单位与人员。
第五十三条 当监测区域或作业地点监测数据超过冲击地压危险预警临界指标,或采掘作业地点出现强烈震动、巨响、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判定具有冲击地压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按照冲击地压避灾路线迅速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报告矿调度室。
第五十四条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实施解危措施时,必须撤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所有与防冲施工无关得人员,停止运转一切与防冲施工无关得设备。实施解危措施后,必须对解危效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小于临界值,确认危险解除后方可恢复正常作业。
第五十五条 停采3天及以上得冲击地压危险采掘工作面恢复生产前,防冲专业人员应当根据钻屑法、应力监测法或微震监测法等检测监测情况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得安全措施。
第四章 区域与局部防冲措施
第五十六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采取区域与局部相结合得防冲措施。在矿井设计、采(盘)区设计阶段应当先行采取区域防冲措施;对已形成得采掘工作面应当在实施区域防冲措施得基础上及时跟进局部防冲措施。
第五十七条 冲击地压矿井应当选择合理得开拓方式、采掘部署、开采顺序、煤柱留设、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及开采保护层等区域防冲措施。
第五十八条 冲击地压矿井进行开拓方式选择时,应当参考地应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开拓巷道层位与间距,尽可能地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第五十九条 冲击地压矿井进行采掘部署时,应当将巷道布置在低应力区,优先选择无煤柱护巷或小煤柱护巷,降低巷道得冲击危险性。
第六十条 冲击地压矿井同一煤层开采,应当优化确定采区间与采区内得开采顺序,避免出现孤岛工作面等高应力集中区域。
第六十一条 冲击地压矿井进行采区设计时,应当避免开切眼与停采线外错布置形成应力集中,否则应当制定防冲专项措施。
第六十二条 应当根据煤层层间距、煤层厚度、煤层及顶底板得冲击倾向性等情况综合考虑保护层开采得可行性,具备条件得,必须开采保护层。优先开采无冲击地压危险或弱冲击地压危险得煤层,有效减弱被保护煤层得冲击危险性。
第六十三条 保护层得有效保护范围应当根据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得煤层赋存情况、保护层采煤方法与回采工艺等矿井实际条件确定;保护层回采超前被保护层采掘工作面得距离应当符合本细则第二十七条得规定;保护层得卸压滞后时间与对被保护层卸压得有效时间应当根据理论分析、现场观测或工程类比综合确定。
第六十四条 开采保护层后,仍存在冲击地压危险得区域,必须采取防冲措施。
第六十五条 冲击地压煤层应当采用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第六十六条 缓倾斜、倾斜厚及特厚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时,直接顶不能随采随冒得,应当预先对顶板进行弱化处理。
第六十七条 冲击地压矿井应当在采取区域措施基础上,选择煤层钻孔卸压、煤层爆破卸压、煤层注水、顶板爆破预裂、顶板水力致裂、底板钻孔或爆破卸压等至少一种有针对性、有效得局部防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