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第一章第三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34: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证券市场的产生

(一)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新的筹集资金手段。自身积累、银行借款不能满足巨额资金需求。

(二)股份制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建立、公司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为证券市场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要求。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的市场。

(三)信用制度的发展:证券市场的产生成为必然。信用工具一般有流通变现的要求,要求有流通市场。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1602 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

1698年,柴思胡同——乔纳森咖啡馆,因众多经纪人在此交易而闻名;

1773年,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该咖啡馆(乔纳森咖啡馆)成立;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批准;

1790 年,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费城成立;

1792 年 5 月 17 日,华尔街梧桐树协定,订立最低佣金标准以及其它交易条款;

1793 年,汤迪咖啡馆在纽约从事证券交易;1817 年更名为纽约证券交易会, 1863年更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在独立战争之前主要从事政府债券交易,之后股票交易盛行。

(二)初步发展

股份公司数量大增(1911-1920 英 64000家,1921-1930年86000家);

至此90%的资本出于股份公司的控制之下;1921-1930全世界共发行有价证券6000亿法郎。

(三)停滞阶段:1929-1933经济大危机。

(四)恢复阶段:二战以后-20世纪60年代。

(五)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重要标志是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重要指标——证券化率(证券市值/GDP)的提高。

三、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证券市场一体化

从证券发行人或筹资者层面看

从投资者层面看

从市场组织结构层面看

从证券市场运行层面看

(二)投资者法人化

(三)金融创新深化

以各类奇异型期权为代表的非标准交易大量涌现,成本风险管理的利器。

(四)金融机构混业化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经济危机时代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相互渗透业务的障碍,标志着金融业分业经营制度的终结。

(五)交易所重组与公司化

(六)证券市场网络化

(七)金融风险复杂化

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金融风险频繁发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曾发生的主要金融风险有:l992年,发生英镑危机,导致英国英镑和意大利里拉退出欧洲汇率机制;1993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将日本经济拖入漫长的衰退期;1994

年,发生墨西哥金融危机,墨西哥政府被迫宣布货币贬值,结果引起更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以及拉丁美洲地区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l995年,发生巴林银行事件,导致这家有223年历史的英国老字号投资银行进入清算状态,最终被荷兰国际收购;1997年7月,爆发东南亚危机,由泰铢贬值、泰国政府放弃实行多年的固定汇率开始,最后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地区性经济危机;l997~1998年,日本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巨额坏账拖累日本金融和经济;1998年8月,俄罗斯发生债务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l998年8月,为应对国际投机者的攻击,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毅然采取不寻常的入市干预办法,成功维持了港币和恒生指数的稳定;1998年8月,美国一家大型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在国际债券期货市场上投机失败而濒临倒闭;1999年年初,巴西爆发金融动荡,汇市、股市双双暴跌,最后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面组织援助。

(八)金融监管合作化

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金融机构去杠杆化、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简述

(一)旧中国证券市场

?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由上海外商经纪人组织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交易对象为外国企业股票和债券。

?最早的股份制企业:1872 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

?1914 年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推动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

?当时规模最大的交易所:1920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此后,相继出现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

(二)新中国的证券市场

第一阶段: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

1981年7月,我国改革传统“既无外债,有无内债”的计划经济思想,重启国债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