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总复习“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原理归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哲学总复习

“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原理归纳

一、唯物论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

序号 1 原理 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统一。 A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意识具有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b意识具有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世界观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就应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反对观点和行为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2、唯心主义:将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夸大为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要反对) 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 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认为事物是绝对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事物运动的绝对性——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联系生活的事例 根据国情,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路语的出现是对现实状况的反应(物质决定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制定,对于整个社会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心动风动幡动也”:唯心主义 刻舟求剑:形而上学 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绝对运动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墨守成规、不求上进、思想僵化、不图改革;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朝令夕改;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相对静止。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反对) 线、方针、政策;一个新词2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物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质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着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又要看到物质是运动的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没有运动主体。 辩证统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 3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绝对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运动与相对静止结合起来。 相对的静中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改变、消灭和废除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我们要运用理性思维,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求实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反对宿命论。 2、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发挥革命热情,反对唯意志论。 要反对过于强调规律的宿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宿命命论,又要反对过于强调主论 观能动性发挥的唯意志论。 盲目夸大,忽视客观规律:唯意志论 二、辩证法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

序号 1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反对观点和行为 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 联系生活的事例 4就是死,8就是发,乌鸦叫丧,喜鹊报喜: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桑基鱼塘, 2 3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观性 总特征,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事物本身固 有的,真实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主观臆想出来的联系。 联系的条件性、具体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条件的。要重视把握事物生存与发展性 研究联系就是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既要注重事物存在的的具体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内部条件,又要注意外部条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件,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注意主观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认识不利条件。 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对于我们和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科学的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如果混淆二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者,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要意义。 错误。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①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整体是关系 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② 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不同,一方面,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部分以一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①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撇开事物的联系, 事下雨是好还是不好 物的条件,孤立的看问题。树立一切以条件为转移的观点,不抱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 倒果为因,倒因为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是这样理论体系。 三个和尚没水喝;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破家亡,国兴家昌:注重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注重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4 忽视整体,忽视部分 5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重视量的积累,不适时机的促成质的飞跃,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把事物看做是静止不变的,这是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 反对只看到量变,看不到事物的质变,也反对只看到质变,看不到事物的量变,把量变与质变割裂开来。 反对过“度”,要坚持适度原则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发展历程。量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都属于发展。 6 量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量变和质变是事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要重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视量的积累,不适时机的促成质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的飞跃。 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任何事物都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达到新的质变,这种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过犹不及(过度);田忌赛马,金刚石与石墨;秃顶理论与谷堆理论;滴水穿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 发展实质与基本途①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径 8 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③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对立统一原理(矛盾① 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② 矛盾的同一性体现在矛盾双方相互联系,一方面,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③ 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④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往前发展。 ① 要善于识别新事物与旧事物,保持正确的立场和态度。 ②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要求我们,一方面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还要做好走曲折的准备。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坚持全面的分析矛盾,看待矛盾。(也称为:两点论、两分法) 要反对只看到事物是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进想,表现为盲目乐观;设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也要反对只看到道路的一。 曲折性,表现为过分悲观。 要反对把事物看做是完全对立或把事物看做是完全统一的观点。也要反对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物理中的正电与负电;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生物中的遗传与变异;政治领域中的敌我矛盾都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权利与义务,积累与消费,失败与成功等 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9 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反对看不到矛盾或消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灭矛盾的观点,事事有原理 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矛盾并不是任何事物之 ②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间都存在矛盾。矛盾是客观的,不能被制造,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看问题的一点论。 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缓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