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19古代诗歌鉴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4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训练19 古代诗歌鉴赏(1)

一、(2019届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雁门胡人歌

崔 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释】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不仅交代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届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所思①

杜 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注释】①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②九江:与后文的“一柱观”,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③滟滪堆: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定常开” 虚写崔漪被贬之后的生活,也表明作者对崔漪非常熟悉。

B.“醉”字传神,虽谪官偏僻之地,但酒樽常开,凸显崔漪癫狂落拓的形象。

第 1 页

C.日落时分,崔漪竟不知自己酒醒何处,实为借酒浇愁,暗含苦闷之情。 D.诗中多处使用想象手法,所写内容既照应标题,又使得格调不甚凄凉。 E.作者借崔漪虽遭贬谪仍然醉卧的形象,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2.古人评价这首诗时说“苦忆”二字直贯全章,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9届四川巴中零诊)阅读下面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感事六言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书 愤①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释】①《书愤》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73岁,已退居山阴老家多年。《感事六言》写于83岁时。②的博:山岭名,在今四川省。③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

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感事六言》中,诗人借醉酒来暂时忘却愁恨,他忧愁的是衰老头白,贫困无饱。 B.《书愤》颔联写诗人年老了才穿着紧身的军衣出征,手握寒光闪闪的宝剑,满腔悲愤从心头涌出。

C.《书愤》颈联是诗人回想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宏伟的理想。

D.两诗都写到了人虽然鬓发已白,但一颗红心依然不变。

E.两诗都运用了比喻、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抒发得到强化。 2.请根据“如丹寸心”,结合诗作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释】①谩:徒然。

1.“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2.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9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泊岳阳城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泊岳阳城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E.本诗承转顿挫,有跌宕之致。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泊岳阳城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9届贵州贵阳一中高三第五次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①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①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②青黛:女子青黑色发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