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及培养策略-精选作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7:40: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及培养策略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没有学习的愿望,任何外界条件都不会发挥作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虽然是内在的,它的产生却可以以外在的诱因和内在的内驱力为条件。

内驱力与需要密切相关,是需要缺失时有机体内部所产生的一种能量和冲动。如你的食欲得不到满足时,你会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又如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当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时,你会千方百计去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推动你运作这些事的内心力量就是内驱力。

由内驱力激发的学习动机包括:好奇心、兴趣、好胜心、责任心、自尊心、荣誉感等。

动机不仅可以由内驱力来激起,也可由外在刺激引起,而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就称为诱因。诱因有正负之分,正诱因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如学习中的先进学生评选,任课老师或班主任的好评,父母的自豪都可能促使你愿意去学习;负诱因是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的,如学习中的困难重重,考试名次老是上不去,老师厌烦,父母责怪,都可能使之不愿意去学习,负诱因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一般而言有阻碍作用。

诱因和内驱力密切相关,动机往往是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而决定的。如有的同学面对父母的责怪非但没有不愿去学习,而是学得更加努力了,这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尊心,这是内驱力,父母的责怪是诱因,而诱因和内驱力相互作用形成了他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责任心很强,而父母对他又抱有厚望,这个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也形成了他的学习动机,仔细分析一下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都是既有内驱力又有诱因的。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由来

1.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

如某位父母对学习孩子许诺,如果考95分以上就去公园划船,这个孩子于是就学得很认真,这就是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称为外部学习动机。

外部动机短暂、影响小,一旦“时过境迁”学习动机也就“消失 ”了。如下次父母不带他去什么地方玩了,孩子也就不那么认真了。

2.学习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

如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好胜心、责任心、荣誉感、兴趣等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这种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称为内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长久、影响大。如,一学生好胜心比较强,那么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学得很投入。 3.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 两者互相增强,互相促进、互相转化。例如为了考上大学,

拼命学习英语、背单词做练习,成绩有了提高,也找到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自信心增强,于是学习英语更加认真、轻松。这样,外部学习动机就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了。 同样,有的同学本来就有很强的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取得好成绩受到老师表扬或学校奖励时,又增强了他学习的劲头。

4.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相结合。 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指的是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联系,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比如,老师上课时生动的讲解,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欢心或某种奖励等,它比较具体,效果显而易见,但作用不大稳定,也不够持久,容易受一些偶然因素或条件变化的影响。

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不易受学习活动本身及其直接结果的影响,而是与学习活动的间接结果--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相联系。如学生自己的前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它比较抽象,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不大受偶然因素或条件、情境变化的干扰。两种动机常常交织在一起,例如,既为将来的前途与发展,又为老师的表扬、父母的欢心而努力学习。

5.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协同作用。 主导性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性作用,影响最强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