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9:41: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理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教学难度大。 3重点难点

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活动

2011年10月18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活动2【讲授】教学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指导学生阅读95页虚线框内材料) 1.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中华文明曾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领先地位,只是到近代才落后了。近代以来,面对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反思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出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观点一 代表人物 胡适 “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他们认为中华文化无论在哪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的学习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

观点二 代表人物 康有为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即所谓“文化复古主义”。

我们知道,在五千多年历史中形成的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创造了光耀寰宇的文明成果。但是,也有许多封建性的思想糟粕。尽管如此,即使在近代历史那一段极为屈辱的时代,也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激励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地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因此,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始终以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态度加以对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事实也反复证明,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文化复古主义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结论: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

照搬学习西方不行,完全沿用传统文化也不对,那到底怎么才能找到我们的先进文化呢?我们来看看后面的思想家们是怎么继续探索这个问题的。

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就此展开,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倡民主科学,向封建礼教提出了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先进的中国人受到了马列主义思想的洗礼,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

随后,革命组织相继出现,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功的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春天。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共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名符其实的先进文化。(96页毛泽东语)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充满时代精神的体现)、面向世界(具有开放精神的体现)、面向未来的(鼓励创新精神的体现)、民族的(它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先进文化的立身之本)、科学的(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合理先进的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对待一切事物的思想文化)、大众(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来自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老师指出要点: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基本特征——“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近代衰微——近现代再铸辉煌的过程

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我国是文明古国,但还算不上是文化强国。“相适用”“相衔接”“相匹配”这三个维度,体现了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中国特色。这个宏伟目标是在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即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了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