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2 7:2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能够准确而流畅的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3、积累名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评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上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道德经》里的上篇《道经》,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下篇《德经》,那为什么《道德经》上篇叫做《道经》,下篇叫做《德经》?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评点:有人认为,上篇以“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

1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播放《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的朗读音频,感受朗读韵味,注意正音。请同学们来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及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齐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参考注释,理解文意

1、学生参照多媒体展示的注释和自备的工具书,自主学习,翻译课文。把自己有疑难的地方与同组同学讨论,解决不了的交给老师。

(多媒体展示注释,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意)

①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②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③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④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⑤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⑥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⑦薄:不足、衰薄。 ⑧首:开始、开端。

⑨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2

⑩华:虚华。

2、多媒体展示本章译文。学生对照译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 3、教师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况,给以点评并疏通文意 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 四、再读课文,边读边悟

根据上面译文注释,慢慢品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五、联系生活,小组讨论

1、教师举例:本章内容告诉我们一个哲理:真正有德之人是顺其自然的,不是有意而为,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例举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一块铁片意外飞来穿透挡风玻璃,被砸成重伤的他,在昏迷前76秒极其疼痛的状态下和极其宝贵的时间里,以超人的意志力和职业素质,完成一系列非常连贯的操作,把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安全地停下来,挽救了车上24名乘客的宝贵生命。自己却因伤势过重,不幸殉职。

2、学生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迹事例?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六、自由诵读,检查背诵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达到能够背诵课文的效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