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新闻摄影作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4:35: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当前新闻摄影作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戴绯绯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对当下新闻摄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闻 摄影作品 真实性 职业道德

一、新闻摄影作品存在的问题 1、摄影作品失实

如2003年刊发在某报的题为《“非典”时刻生活依旧》的报道别具新意,吸引人眼球。①报道配的照片,是武汉市的街头,一对情侣穿着婚纱,戴着口罩,穿过马路去拍婚纱照,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与他们擦肩而过,“非典”时期,生活仍然继续的场景。这篇报道一刊发,由于视角独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令人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实则是“无中生有”的摆拍,是由作者自导自演,自己编排和策划的。 2、有效的作品选取机制仍待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作品失真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把关机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李仁臣曾指出:“有效的机制保障是根本。有效的机制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的合理设置等等。如在编辑部内,要从上至下逐级明确责权;采、编、发排操作一条龙,选配专职的图片编辑等。”

3、偏向作品的艺术性而忽视了事件性

新闻摄影作品要有新闻性,要能反映新闻事件,而不是单纯为了表达其艺术性。一张技术再高,水平再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倘若离开了新闻事件本身,就像一个脱离了灵魂,没有主心骨的人,很难在报道角度上得到支撑,从而导致新闻报道的“失重”。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博客、手机报、电子书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传播的主渠道,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摄影作品传播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微博等传播形式的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样化,从前人们对于身边发生的趣闻趣事只能借助文字抒发自己的感受,而现在,一按快门就可以简单记录,无需解释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好新闻图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新闻失实分为故意失实与技术性失实

故意失实。如CNN刊登的一幅照片显示军车在街上行驶,旁边有一辆汽车在焚烧,前方有人在奔跑。而在原照片上,右面本来还有一些参与打砸抢烧的人向军车投掷石块。原来是CNN对照片进行了剪裁,裁掉了暴徒攻击军车的画面。

少数媒体在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上,有的为了满足其报道角度,对照片做了“手脚”;有的则是有意以偏概全,混淆视听,存在着解说和照片不一致的失实。

技术性失实。一般指报道者不存在故意弄虚作假的利益追求与主观动机,但由于采访不深入或未按编辑规则核实事件真相,而造成新闻不真实。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缺失。如:2010年7月20日新疆某媒体报道的《喀什掀起房地产投资热潮》,称“喀什房子一天一个价,两个多月,房价就快翻倍了。”经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报道刊发后引发喀什房价在短期内将成倍增长的心理预期,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该报道没有采用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记者只看到特定地区房价的上涨,而没有顾及到整个地区的平均房价。

随着传媒分工的细化,报道内容的深化,一些未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员进入新闻采编行业,他们中有部分人因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为新闻工作造成了各种隐患。 3、少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缺失

少数新闻工作者不知道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没有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一旦以“利”字当头,就会形成一种不太良好的社会氛围,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三、对策和措施 1、制定有效的约束机制

在本质上,人们渴望真实,希望通过相关机制对造假行为进行规范。有关部门要建立监督和惩戒机制,对假新闻要严肃处理;媒体内部明确并细分各个环节,加强部门沟通及内部管理;建立专门新闻摄影作品真实性审核机制;媒体除了对真实性进行审核,也要严格把关各种信息(包括新闻摄影作品)的筛选,创造一个规范的传播环境。 2、标明信息来源

标注信息来源是向受众说明谁对消息负责。消息来源能够帮助读者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新闻来源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比记者本人的叙述对受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下列情况下能考虑不注明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是公报、众所周知的消息、已经被多种来源被证实的消息、记者就是事件目击者、不具有争议性的消息,或者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护新闻来源的安全和利益等。 3、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

媒体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主力军,肩负着神圣的社会历史使命和责任。由于这些特殊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群体对于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有着重要作用。(1)加强专业知识基本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加强自律及自我约束,富有社会良知与责任,提高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3)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杂家”不要“专家”,拓宽自身知识领域,用全方位的知识武装自己,开阔视野。(4)通过提高传播者的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悦目性来提高传播赢效。做好一个信息传播网络中公证客观的把关人;(5)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正义,公正监督,切实而广泛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同时,媒体从业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表现为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承担着相关的信息反馈和互动。受众是自由的,主动的,主要表现在:(1)给予媒体支持和理解,给予适当的空间也可以提高这种真实性的存在;(2)培养独立思维模式,不随大流,避免盲从与从众;(3)加强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

【本文为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第五届大学生科研项目《新闻摄影作品现状及分析》成果】 参考文献

①盛希贵 主编:《新闻摄影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1 (作者:湖州师范学院09级学生,指导老师:张培成)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