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6:40: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标志高围压低温度形成的变质岩顺序是蓝片岩;紧接着是榴辉岩。(T) 8.区域变质作用常常包含明显的机械变形。(T) 9.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程度表现出水平与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T) 10.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T) 11.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T) 12.高温、高压和强烈剪切作用是引起变质作用的最主要因素。(T) 13.当加热时,所有的岩石都可在一定温度下重新起反应。(T) 三、选择题
1.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 A )
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 ;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c.接触变质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 ;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 。
2.富长英质成分(Al2SiO5的铝硅酸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Al2SiO5系列多形晶矿物,其顺序是(B )
a.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b.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c.夕线石、红柱石、蓝晶石 ;d.夕线石、蓝晶石、红柱石 。
3.碎裂岩是动力变质的产物,它主要是由于(A )和( D )。
a.沿断裂带机械变形的结果 ;b.作为岩石接近熔点的塑性变形 ;c.与花岗岩侵入有关 ;d.与断裂附近密集的节理有关 。
1.a; 2.b; 3.a、d; 4.c; 5.c; 6.b; 7.c。 4.下列哪一个不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C )。 a.变斑晶 ;b.眼球花岗岩 ;c.斑晶 ;d.麻砾岩 。
5.蓝片岩是什么变质环境的标志性产物?( C )。
a.接触变质 ;b.高温低压变质带 ;c.低温高压变质带 ;d.区域变质 。 6.变质岩约占构成地壳物质的百分之几?( B ) a.25% ;b.15% ;c.5% ;d.35% 。
7.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重要不同点在下列各点中是哪一点?( C )
a.化学成分不同 ;b.矿物成分不同 ;c.岩石结构、构造不同 ;d.色率和比重不同 。 四、填空题
1.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转化成变质岩的过程基本是在(固体 )状态下进行的。 2.当岩浆侵入围岩时,接触带往往发生(接触变质 )作用,如果见有角岩、石英岩或大理岩则是(接触热 )变质,见有矽卡岩则是(接触交代 )变质的结果。 3.接触变质带的宽度取决于侵入体的( 大小)及围岩的(性质 )。
4.当区域变质作用发生时强烈的剪切作用伴随重结晶作用,使变质岩具有新的结构、构造,常见的构造有板劈理和(板状 )、(千枚状 )、(片状 )、(片麻状 )等。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特定的物理条件范围内,适应该条件的一组矿物达到平衡,这种矿物组合称为(变质相 )。 6.板岩、( 片岩 )、(片麻岩 )和片麻岩是最常见的区域变质岩。 7.变质反应常包括( 水分 )和二氧化碳的释放。
8.页岩接触热变质后变成一种致密而无面理构造的岩石叫做(角岩 );它的原词是德文(hornfels)前缀horn 表示岩石似(“ 角”)的表面,而fels的意思是“岩石”。 9.既有火成岩又有变质成分的复合岩叫做(混合岩 )。
10.火成岩、沉积岩经变质后形成变质岩,前者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 );后者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 五、问答题
9
1.何谓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变质作用与构造运动、岩浆作用有何内在联系?
3.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变质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4.你怎么鉴别一块岩石是变质岩或不是变质岩?
5.现代变质作用可能在哪些地区产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6.风化作用与变质作用有那些原则性的不同? 7.原岩的物质组分对变质作用有哪些影响?
8.线理、面理和片理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层理有何区别?
9.在八公里深处侵入石灰岩中的镁、铁质深成岩的接触带中能否发现有破碎带?为什么? 10.由岩浆分异作用形成的花岗岩与花岗岩化形成的花岗岩其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野外如何确定?
11.千枚岩和片岩可由哪些岩石变质而成?
12.哪一种变质过程使得原岩矿物成分发生转化?温度和压力在变质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13.什么是接触变质带?它的内、外带与太平洋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双变质带有何不同? 14.在变质环境中可以产生哪些独特的变质矿物?重结晶时一些原来在火成岩中见到的同样的矿物会继续存在或再次出现,它们又是哪些? 15.在变质过程中H2O与CO2起什么样的作用?
16.现代大洋中脊、岛弧、海沟等地的沉积物也会发生变质的现象,如何解释? 17.岩石在强烈的剪切应力作用下也会变质吗?它会留下些什么蛛丝马迹? 18.高岭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在变质过程中矿物或矿物组合是如何转变的? 19.何谓基体、脉体,它的试用范围是什么? 20.矽卡岩是如何形成的?有何找矿意义? 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答案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11.√;12.√;13.√ 三、选择题
1.a; 2.b; 3.a、d; 4.c; 5.c; 6.b; 7.c。 四、填空题
1.固体;2.接触变质、接触热、接触交代;3.大小、性质;4.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5.变质相;6.千枚岩、片岩;7.水分;8.角岩,“角”;9.混合岩;10.正变质岩、副变质岩。
第6章 地质年代 一、名词解释
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同位素(绝对) 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率 生物层序率 地层切割率 岩层 地层 化石 标准化石 指相化石 沉积相 海相 陆相 过渡相 海进层序 海退层序 沉积旋迥 生物地层年表 岩石地层单位 宙 代 纪 世 宇 界 系 统 群 组 段 二、是非题
1.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门类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T) 2.古生代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代。 (F) 3.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系。 (F) 4.三叶虫是水下底栖固着生物。 (F)
10
5.地层剖面中,沉积物质由下而上呈由粗到细的变化层序称海进层序。 (T)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裸蕨植物。 (T) 7.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于三叠纪初期。 (F) 8.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 (T) 9.半衰期愈长的同位素,在测定地质年代时作用也愈大。 (F) 10.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F) 三、选择题
1.假设石炭纪中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下列表达方式中正确的是(D )。
a.中石炭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中石炭系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c.中石炭纪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d.中石炭世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
2.只能用作测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是( B )。 a.钾-氩法 ; b.14C法 ; c.铀-铅法 ; d.铷-锶法 .
3.地球上已找到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微体化石(即最原始的形式)距今的年龄是( C )。 a.4.5Ga; b.3.8Ga ; c.3.5Ga ; d.3.0Ga .
4.世界上目前所发现最原始化石的地点是(D )。 a.英国 ; b.苏联 ; c.中国; d.南非 .
5.真正陆生植物最初出现的时代是( C )。 a.寒武纪 ; b.奥陶纪 ; c.志留纪 ; d.泥盆纪 . 6.三叶虫是(A )。
a.节肢动物 ; b.软体动物 ; c.原生动物 ; d.棘皮动物 .
7.石炭二叠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C )。 a.三叶虫、腕足类 ; b.笔石、海绵等 ; c.蜒、珊瑚等 ; d.鱼类 . 8.下列几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半衰期最长的是( )。 a. 238U ; b.235U ; c.232T h; d. 87Rb .
9.已知最古老岩石的同位素年龄是( )。 a.4.3Ga; b.3.8Ga; c.3.3Ga; d.2.8Ga .
10.第三纪以来,马的演化特征是( C )。
a.个体由大变小、脚趾由多变少; b.个体由大变小,脚趾由多变少; c.个体由小变大,脚趾由多变少; d.个体由小变大,脚趾由少变多 . 四、填空题
1.寒武纪地层中含量最多的化石是( )。 2.写出下列化石所属的保存类型:笔石是( );硅化木是( );恐龙足印是( );恐龙蛋是( );腕足类是( )和孢子花粉是( )。
3.我国最古老的岩石发现于( )地区;其年龄约为( )。 4.可形成化石的物质包括动物的( )、( )、( )、( )等;植物的( )、( )、( )及孢子花粉等。
5.分辨岩层上、下层面的主要标志有( )、( )及( )等。
6.地球形成于距今( )左右;太古宙与元古宙以距今( )为界;元古宙与古生代以距今( )为界;早、晚古生代以距今( )为界;古生代与中生代以距今( )为界;新生代以距今( )为起算点;第四纪始于距今( )。 7.作为标准化石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 )和( )。 8.古生代以来已划分的“纪”一级年代单位的名称与代号由老到新分别是:( )、( )、( )、( )、( )、( )、( )、( )、( )、( )和( )。 9.第三纪的两个亚纪及其代号分别是:( )和( );整个第三纪由老到新所划分的五
11
个世及其代号分别是:( )、( )、( )、( )和( )。
10.爬行类动物起源于( )纪,繁盛于( )代。鸟类与哺乳类最初出现于( )纪。 五、问答题
1.在地质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同时采用相对地质年代与同位素(绝对)地质年代这两种不同的年代概念?
2.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有什么异同? 3.化石在地质学研究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4.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有什么意义?如何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5.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质年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6章 地质年代答案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 三、选择题
1.d;2.b;3.c;4.d;5.c;6.a;7.c;8.d;9.b;10.c。 四、填空题
1.三叶虫;2.实体、实体、遗迹、遗物、铸模、实体;3.河北省迁西、3.4Ga;4.骨骼、牙齿、甲壳、蛋、根、茎、叶;5.层面构造、层理、化石分布;6.4.5Ga、2.5Ga、570Ma、 400Ma、225Ma、70Ma、2.4Ma;7.演化快、分布广、数量多;8.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第三纪R、第四纪Q;9.老第三纪E、新第三纪N、古新世E1、始新世E2、渐新世E、中新世N1、上新世N2;10.二叠纪、中生、侏罗。
第7章 7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一、名词解释
地震 海震 海啸 陷落地震 火山地震 水库地震 构造地震 诱发地震 震源 震中 震中距 震源深度 震级 烈度 等震线图 地震带 二、是非题
1.P波和S波的速度随岩石物理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 2.地球上没有一块地方完全没有地震活动。 () 3.地表每个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都完全相同。 () 4.地震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记录的P波和S波的震幅计算出来。 () 5.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 6.深源地震总是与洋中脊相伴随。 () 7.浅源地震的烈度总是比深源地震的烈度要大。 () 8.在任何条件下震级大的比震级小的地震烈度要大。 () 9.地震的震中分布可以告诉我们岩石圈活动的有关信息。 () 10.我国南北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 11.我国地震予测予防中总结出的“小震闹、大震到”的“规律”是普遍规律。() 12.七十年代我国强震频繁,说明地震活动有活动期和平静期之分。 ()
13.唐山地震(1976)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说明它是我国最高震级的一次强震。() 14.地震台站接收到远处发生地震后的信息:首先是P波的突然出现,其次是振幅稍大的S波,最后是高振幅的表面波。 () 三、选择题
1.P波在下列哪种岩石里传播速度最快?(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