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3年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升级训练卷 浙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42: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浸泡30 min左右,目的是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3)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过低。

答案:Ⅰ.(1)强 (2)3% 酶的数量不足 Ⅱ.(1)③海藻酸钠溶解应适当加热至完全溶化 ④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 (2)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3)过低

5.解析:加热煮沸可以杀灭各种杂菌,冷却后再加菌种,可以使菌种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腌制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生代谢产物排放到外界,增大了外界溶液的浓度,使细胞渗透失水,增加了坛中溶液量。可以用光电比色法定量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数据应分别记录,再算出平均值。从三个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第3天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第8天后亚硝酸盐浓度降到比较低水平,可以食用泡菜。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能会导致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发生差异。

答案:(1)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盐水中的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

(2)比色法 紫红色产物

(3)不合理 应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

(4)3 10

(5)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解析:酒精发酵需要在25~30 ℃的条件下2~3 d,温度过高会直接导致酵母菌体内的酶失活,最终会导致酵母菌死亡。从图中可以看出,醋酸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 ℃,适宜的酒精度则是6.0%~6.5%之间,较高浓度的酒精会直接抑制菌体内酶的活性,导致菌的生长和代谢受到抑制。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而醋酸发酵则需要有氧条件,所以需要通入无菌空气才能进行醋酸发酵。

答案:(1)25~30 ℃ 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2)30 ℃ 6.0%~6.5%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 (3)通入无菌空气

(4)取相同体积的李子榨汁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果胶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7.解析:(1)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以把离体植物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长出丛芽、生根,形成幼苗。(2)脱分化不需要光,但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适宜的pH条件才能形成愈伤组织。(3)发芽培养基就是指细胞分裂素相对较多,而生长素相对较少的一种培养基。(4)用离体的花粉细胞组织培养而成的植株属于单倍体。(5)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比天然激素更有利于组织培养过程,因为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激素都有相应的使之分解的酶,在植物体内作用和存在的时间短;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中没有相应分解的酶,作用时间长,作用效果明显。

答案:(1)细胞全能性 脱分化 再分化 (2)ABD (3)细胞分裂 生长 (4)单倍体 (5)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因为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激素都有相应的使之分解的酶,在植物体内作用和存在的时间短;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中没有相应分解的酶,作用时间长,作用效果明显(意思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