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7:5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 人际关系 C: 群体动力 D: 需要层次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170.成员的共同性是影响和制约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 )是最关键的因素。 A: 群体的规模 B: 群体的领导者 C: 群体的地位 D: 共同利益与目标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10.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 )。 A: 19世纪中叶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中叶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8.社会测量法是由( )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178.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人之间的沟通是( )。 A: 链状沟通 B: Y型沟通 C: 轮状沟通 D: 环状沟通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3.通常来说,一个组织包含两个系统,即( )。 A: 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
B: 社会心理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 C: 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 D: 技术系统和人际管理系统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98.( )指被宣传者向着宣传者所主张态度相反的方向变化或仍然保持原有的态度。 A: 逆反心理
B: 反抗心理 C: 对抗情绪 D: 反抗情绪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21.被尊称为美国“动作研究之父”的是( )。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斯特恩
D: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58.(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63.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独特性的是( )。 A: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B: 社会知觉的复杂性
C: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D: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E: 社会知觉的客观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133.从形态上看,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等内容。 A: 亲密形态 B: 互利形态 C: 勉强形态 D: 冲突形态 E: 和谐形态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187.群体规范通常是在( )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A: 顺应 B: 强化 C: 暗示 D: 顺从 E: 模仿 正确答案:
(多选题)14: 47.在下列理论中,( )均是和激励相关的理论。 A: 形式学派 B: 内容学派 C: 强化学派 D: 过程学派 正确答案:
(多选题)15: 107.一般说来,改变态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A: 积极参与活动 B: 唤起恐惧心理
C: 选择正确的宣传方式 D: 逐步提出要求 E: 团体规定 正确答案:
(多选题)16: 105.影响态度改变的客观因素包括宣传者的( )。 A: 影响力 B: 智力水平 C: 隐藏动机 D: 人格魅力 E: 情境因素 正确答案:
(多选题)17: 103.偏见产生的社会原因包括( )。 A: 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B: 社会文化因素 C: 社会舆论因素
D: 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 E: 挫折 正确答案:
(多选题)18: 101.由态度转化为真正的行为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主要会受到以下( )因素影响。 A: 态度体系的协调性 B: 态度的强烈程度
C: 动机和态度的相互作用 D: 情境的压力 E: 行为自身 正确答案:
(多选题)19: 82.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 )。 A: 情绪体验时间长短 B: 情绪体验指向于内或外 C: 注意集中程度
D: 意志努力程度 E: 情绪体验的强弱 正确答案:
(多选题)20: 86.性格的特征是( )。 A: 复杂性 B: 整体性 C: 独特性 D: 稳定性 E: 变化性 正确答案:
(判断题)21: 149.伯恩(D·Byrne,1971)“吸引的范例”研究表明,在人们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观点是否一致高度并不决定人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2: 158.心理学家鲁宾等人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等话题的选择,都属于人际关系深度中自我暴露最表层的水平(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3: 74.在感知熟人时,社会知觉效应中的近因效应起更大作用(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4: 144.同社会测量法相比,参照测量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出人际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5: 54.根据调查者设计问题的不同方式,调查法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6: 117.常言道,“爱屋及乌”,这恰好符合了认知失调理论(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7: 196.“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8: 114.对青少年来说,来自同伴的赞许声比来自父母的反对声力量要大得多,这符合态度形成理论之一——学习论中的强化理论(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29: 153.在生活中,爱情与友谊属于典型的个人性人际关系(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30: 7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体现了社会知觉效应中的晕轮效应(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