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3:19: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已为我们熟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数学作业陷入了题海战术,机械、划一的作业,让我们的孩子负担过重,厌倦作业,事倍功半。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对“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展开了深入研究,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探索“分层布置”指导下学生评价,让作业与孩子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在“轻负担”的同时,实现“高效率”。

【关键词】作业分层 分层布置 分层评价 轻负高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1.数学作业不可或缺。数学作业是教师设计、由学生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也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提出:“对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现实教学中的题海战术。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的教学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深渊。做不完的作业,机械重复的数学题,使得多少孩子过早的戴上了近视眼镜,又使得多少孩子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最珍贵的童年记忆。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怕减少作业量会降低教学质量,于是凭“题海”战取胜,结果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厌倦作业、事倍功半。

3.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地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4.我们课题组的思考。

面对这一切我们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同时也在探索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我们课题组准备对“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展开深入研究,尝试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分层作业。

(二)课题的意义

作业“分层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有效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课外阅读《小学数学报》就是属于定量不定时。这样,学生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获得教师不同的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数学基础很差的学生,就可以布置一些基础的训练题,单元测试中也可以删去一些难题,并且把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测试。这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予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十足。

3.老师、学生都很快乐。学生是具有多元智能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他改变了过去的一刀切,避免了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得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

4.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既有教师根据班级个性化的设计,又有年级组集体讨论后的普遍性设计,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年级组内的大培优扶差,打破班级编制,利用时间组织年级组内集体补习和培优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如何合理把学生进行分组,怎样实行动态化分组。

2.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的研究,如何在教师是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3.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础练习题,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A层次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层次的学生;综合提高题,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C层次的学生。

4.针对分层作业如何做到分层批阅,分层评价。 (二)预期目标

1.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跟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努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以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2.以往的数学作业没能摆脱大锅饭的模式束缚,分层布置作业要求突破过去形式单调、评价一致的简单原则,以灵活的、新颖有趣的、富有探索价值的开放式作业为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作业形式。

3.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希望所以学生能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也使拖拉作业的现象彻底消失。

4.在全校进行推广使用对小学作业的分层布置,并完成结题报告。

5.通过分层作业的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主要收集以数学作业“分层布置”为主的相关理论及具体措施。 2.实验研究:

(1)小学生在分层作业影响下变被动完成作业为主动的研究。 (2)学生在分层作业影响下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 (3)教师在分层作业指导下改变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 3.实践研究

(1)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实实施分层作业布置,注重在夯实基础知识后布置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开放性作业,努力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设计出学生力所能及的实践作业。

(2)个案研究: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 (3)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包括理论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召开论文交流与评比、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请专家对这些经验予以鉴定、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各研究实践中逐步达标。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1)申报课题。申报立项,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级,呈报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

(2)初步实施。在实验班中实施数学作业“分层布置”,实验教师制订专题实验计划,教学计划。

2.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

(1)进一步学习有关作业布置的理论,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分层作业”的资料,归纳整理。 (2)组织教师上传资料案例,提供研究资料。

(3)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了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4)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加强思考和不断调整策略,完成好课题研究。

3.第三阶段:课题总结和成果申报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 课题资料整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申报或展示。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1.教育观念的更新

“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与实践,给课题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理论,教师通过学习和操作以及平时的相互切磋和教研活动的评课等,引发自我和相互之间的思想撞击,促使教师观念吐故纳新。加速了教学改革的进程,贯彻了《新课标》的思想,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了积影响极。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是对理论的学习,最终目的是教师整体教育教学理念的综合提升。

教师自觉学习理论书籍,善于总结,敢于反思,笔耕不辍,我们撰写了大量关于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读书笔记和反思,有关数学作业布置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并共同研究了许多教学教案。许多案例和论文获得了校级以上的获奖和发表。(见附件2、附件3、附件4)

2.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实验期的两个学期都围绕“如何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主题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完善方案,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组内教研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任课教师在课上如何分层布置数学作业,也针对相关知识点设计了一些分层作业,发现作业分层后学生的正确率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见附件5、6、7)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评课选优活动,多次承担公开课任务,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真正体现了科研促教研。教师们都认识到:①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小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把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于学生学习活动各个阶段成为教育教学核心,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行为素质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惯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符合当今人材素质要求。

3.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

在对学生课外数学作业情况调查中(见附件1),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现行的作业模式。而这种新型的分层作业的方法学生非常喜欢,平时作业过程中学生的压力小了,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乏

味了。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这样优秀学生有了更高的目标,中等的学生也能得到适度的发展,而学困生则树立起了信心。看着自己作业本上经常出现的大红满分,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在平时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湖州市“期望杯”数学邀请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创立了分层作业的具体方法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作业分层之前,首先我们把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具体做法如下:

(1)硬性分层:即教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学生,C层次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方法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它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按上课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教师给出分层题目,如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愿选择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B层次的学生适应的作业后,再增加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B层次的学生尝试去解决,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在自愿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大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教师不拘泥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法,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的训练要求。

2.将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学生分层后,就可以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 (1)精心选择好习题,为分层作业做好铺垫

习题的挑选非常重要,教师一般在书上、作业册中、课外资料中、或是教师自编一些典型题,让学生练习。在复习课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平时作业中易错的题,典型的题,重点题等训练。而题目的量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作业,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分层 ①数与代数中的分层

要求A层学生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利用计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B层学生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提高计算能力;C层学生计算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空间与图形中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