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8:34: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四,是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三组公式,为以后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简单证明以及后续学习的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等打好基础,它体现了三角函数之间的内部联系,是定义的延伸与应用,诱导公式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2??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维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借助单位圆,特别是观察角的终边的对称性与角的终边

上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对称性,推导出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相关角终边的几何对称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基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学生掌握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记忆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并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对诱导公式的结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比较熟悉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具备一定的看图实图能力,但还不能够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对于数形结合与归纳转化推导公式的思想方法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目标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并能应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单位圆中的对称关系,启发学生探索发现诱导公式及其证明,培养学生勇于探求新知、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法:本节课涉及到的公式比较多,为使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公式,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通过解题分析,对学生进行公式运用与记忆的指导.

(3)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增强教学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 提出问题,复习导入

如何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求值转化为?0~2??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问题1】求

9?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4【回顾】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

sin(??2k?)?sin?cos(??2k?)?cos?(公式一)tan(??2k?)?tan?,其中(k?z)公式一的用途: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2??范围的角的三角函数值问

???题.我们对?0~?范围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很熟悉.若把?0~2??内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

?2????0~?的三角函数值,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2?的问题.

【问题2】角?与? ?2k?(k?z)的三角函数值为什么相等呢?

(让学生回到定义去解决问题)

【回顾】

?与??2k?(k?z) (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终边位置相同 (形的关系) 终边上(对应)点的坐标 (数量关系) 三角函数值间的关系 (数量关系)

【思考】两个角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对称关系?

1)终边相同

2)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3)终边关于x轴对称 4)终边关于y轴对称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三角函数的值是由角的终边的位置决定的,因此考虑从终边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由几何直观发现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体验如何把角的终边具有的特定位置关系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