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7 1:1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动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动物的细胞与组织
一、目的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2、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内容
1. 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马蛔虫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 2.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二、操作及观察
(一)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
取材→置滴有0.7%NaCl溶液的载玻片→加盖玻片→加一滴0.1%的亚甲蓝→镜检。(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辨认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上皮组织: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四)疏松结缔组织:辨认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五)血细胞:区别人、蛙红血细胞的结构。 (六)肌肉组织:平滑肌、横纹肌 三、作业
绘人口腔上皮细胞图
实验二 变形虫和草履虫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变形虫和草履虫的观察,了解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略) 三.操作与观察
1.变形虫和草履虫的培养
2.变形虫的观察:质膜、外质、内质、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及伪足的形成 3.草履虫的观察:
1)前、后端的观察;2)运动方式
1
3)结构观察:表膜、纤毛、刺丝泡、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 注意:前后端伸缩泡间及伸缩泡和收集管间收缩时有何规律? 4.其它原生动物的观察 四.作业
绘变形虫和草履虫全形放大图
实验三 水螅及其它腔肠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材料(略) 三.操作与观察
1、水螅的活体观察、刺细胞、刺丝的观察。
外形及对刺激的反应,区别水螅的口端和基盘,辨认内、外胚层的各种细胞。
捕食活动
纵切片:区别口端、基盘、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横切片(高倍镜):
外胚层:外皮肌细胞——为一层排列整齐的大型细胞。
间细胞——位于皮肌细胞间,小圆形,常数个聚集一起。 刺细胞——皮肌细胞间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 神经细胞——呈三角形,位于外胚层基部,胞核染色极浅。 感觉细胞——数量很少,分布于皮肌细胞间。 中胶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的一层非细胞结构的胶状物质。
内胚层:内皮肌细胞——长锥形,较外皮肌细胞大,游离端通常有2条鞭毛(不易见到),细胞内有空
泡及食物泡。
腺细胞——分布于内皮肌细胞之间,着色较深,内含较多的分泌颗粒(颜色较深,位于游离缘) 少量感觉细胞和间细胞 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
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认识标本室中腔肠动物种类。 作业:绘水螅的横切面图。
实验四 涡虫
一. 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涡虫的形态和结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 材料
活体涡虫、涡虫横切片和全形封片 三. 操作与观察
1、外形观察:眼点、口、生殖孔。 2、内部结构
2
消化系统:口、咽、肠;
排泄系统: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 神经系统:脑、神经索、横神经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雄性: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生殖腔 雌性:卵巢、输卵管、阴道、生殖腔、卵黄腺 3、体层(横切片):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四. 作业
绘涡虫1/2 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五 华枝睾吸虫及其他吸虫
一. 目的与要求
通过华枝睾吸虫的形态和结构观察,了解寄生虫由于寄生生活方式,在结构上引起的变化。 二. 材料
华枝睾吸虫全形封片 三. 操作与观察
1、外形:柳叶状、口吸盘、腹吸盘 2、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盲肠 排泄系统: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
生殖系统:雄性:精巢、输精管、贮精囊、雄性生殖孔
雌性: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黄腺、卵黄管、成卵腔、卵壳腺、劳氏管、
子宫、雌性生殖孔
四. 作业
绘华枝睾吸虫整体图,并注明其结构。
实验六 蛔虫及其它线形动物
一. 目的要求
了解蛔虫形态结构及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 材料: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片 三. 实验步骤及内容
1. 外形:雌雄、背腹、前后端的区别 2. 内部解剖(解剖方法)
消化系统:口、咽、肠、直肠及肛门 排泄系统:2条排泄管位于侧线中
生殖系统:雄,精巢、储精囊、射精管、雄孔 雌,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雌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