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0 12:2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教学课题 4.古诗三首 1. 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 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解释课题 师:孩子们,秋天正向我们走来,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 生1: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再那样炎热,凉爽的感觉很舒服。 生2: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很多果实都成熟了。 生3: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山林色彩缤纷,就像一幅画那样美。 师:老师也很喜欢秋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秋天的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吧。 配乐播放秋天的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火红的枫叶图片上。 师: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尤其是最后一张枫叶图片,老师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课件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生:知道,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歌的名字叫《山行》。 师:想知道《山行》(出示课题)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吧。 板书诗题和作者,简单释题(在山间行走)。引导学生交流对杜牧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疏通词句 1. 教师范读,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学生自主练习诗歌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 学 过 程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教 学 过 程 3. 指名朗读,结合朗读情况,再次指导读准节奏,适时强调生字“径”是后鼻音。 4. 再读诗歌,借助诗歌旁边的注释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请同学、老师帮助理解,也可以结合对诗句意思的感知尝试自主理解。 5.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教师再进行补充: (1)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2)石径斜: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3)红于:比……更红。“于”(比) (4)“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5)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1、质疑交流: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深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依据(课件聚焦诗句中“寒”“霜叶”两个词语)。 2、自主探究: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远远地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板书:远景)?边读边画出诗中的景物。 (1)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同时课件标示相关景物,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补充(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2)想象体验:诗人面对这样凄清寒冷的秋色图,心里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寒”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秋之情。 (出示一二句话)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读出诗歌稍微低沉的语调。 3、过渡引入:咦,诗人杜牧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呢?(因为他看到了一大片火红的枫叶)板书:枫林、霜叶, 引导学生明确这是诗人在近处看到景色(板书:近景),课件适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样 的景象?学生交流(红得似火、跟二月的花儿一样红艳...)。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同时出示枫叶与二月花的对比图,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枫叶的色彩美。 (2)引导学生理解“坐”(因为),同时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太美了,太漂亮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学生串讲后两句的诗意,教师补充(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并引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经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学生练习朗读,师播放《秋日私语》,引导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放慢自己的语速,同时注意读出诗句情感由低沉到高昂的微妙变化。 (5)指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是啊,秋天的山野,也许草木不再葱绿茂盛,但是,那火红的霜叶,不正是秋天唱响的一首激越美好的赞歌吗? 2、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寒、径、斜、霜”,指名朗读、组词,教师再次强调“径”的正确朗读。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师适时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师根据评价情况进行书写修正、范写,提醒他们注意:“寒”下面部分的三横要写写紧凑、等距,且要注意最后一横略长,撇、捺要舒展;“斜”左右两边注意避让穿插、写得协调美观;“霜”上面的“雨”要略呈扁势,下面“相”的“目”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3)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根据书写情况及时进行书写强调。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 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 板书时相机指导书写“赠”与“刘”字:“赠”左窄右宽,“贝”字的捺变为点,“曾”的第三四笔框要内收。“刘”字则是左宽右窄,第四笑为长点。 4、介绍作者并释题: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