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49: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机会。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550个,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
二、学情分析
本班级为新接手班级,对学生的了解不甚清楚,从学生二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及试卷情况来看,基础层面掌握比较扎实。从报名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不愿意在人前说话,因此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升。三年级为钢笔字书写的起始阶段,要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端正书写姿态。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金色的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用心去感受美;让学生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试着自己编写童话;培养学生猜测和推想的能力,学习猜测的一些方法;感受身边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珍贵的礼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050个字,会写1200个字。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法。并会写简单的日记。
四、教学措施
这册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各项训练也都围绕专题设计的,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我们领会“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这种编排理念,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
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1、采用多种形式的见面活动,增加学生与生字的接触机会,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2、在写字教学中力求做到指导要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应把培养兴趣与提高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3、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步及各单元要点
单元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周次 1 大青树下本课讲述了大青树的小学 下民族小学学生幸 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第一2 花的学校 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 狂欢的情景,重点 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3 *不懂就要本文讲了孙中山对问 待学问不懂就问,不 1. 根据提示,自己阅读,1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2 想象。 1 1.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1 字。 2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单元 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习作 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会和同学交流。 1 2.多元识字。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2 的内容重点讲述。 1 2.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1. 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2 1 特点写。 2. 注意习作格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给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 4.古诗三首 本课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第二单元 是朗读和理解古诗,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2 情感。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 2.合作探究法给兴趣小 组起名字,图文结合学习 古诗。 2 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3 带入情境,进而激发学生 联想和想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