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2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引子:

1、工作中的误区: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什么原因造成的?)

案例:你怎么是这样?

2、问题呈现:数据

(1)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的课题组在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9%,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7%,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2)浙江教育学院:骆伯巍

对112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多动症、神经功能障碍(含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和经常性头痛头晕)、不良习惯(吮拇指、咬指甲、眨眼、皱额、努嘴、嗅鼻、耸肩)、品行障碍(经常打架、逃学、恶作剧、说谎、

偷窃)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初一学生为26%,初三学生为28%,这些数据较研究者15年前对同一区域学生所作的同类调查显著上升。 3、结论

不能对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见怪不怪”;不必对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大惊小怪”,关键要分析原因并寻找应对策略。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那么,中学生有哪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呢?(区别:发展性、适应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对这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应如何识别并加以初步的干预和辅导呢?

二、成因分析

(一)学习障碍

定义: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例:一位初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初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