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6:4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主要区域文化及其特征
在新石器时代,根据所发现的考古遗址,大体可以划分为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和北方(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文化区。在那时,已经奠定了后来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的基础。
中国区域文化的形成经历了特定的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域文化格局形成,基本上发生在东部汉族区域的内部,到隋唐以前,共同性渐增,差异性渐减。但在隋唐以后,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新的区域文化又加入进来,起初是与汉文化频繁发生摩擦和冲突(这也是一种文化碰撞),甚至对立,后逐渐变成了汉文化圈内的组成部分,走上共同性渐增,差异性渐减的轨道。
1.齐鲁文化
齐鲁之地,古称“海岱”,是因为它以泰山和大海为地理标志。新石器时代,东夷在这里创造了北辛、大汶口和山东龙山等文化系列,成为齐鲁文化的源头。
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基本代表了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
齐鲁之地的农业发达,又因濒临沿海和运河、黄河,商业城市比较繁荣,民间手工业如陶瓷、纺织、冶炼等也颇发达。因此,鲁的农业、齐的工商业,加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等大批文化巨人,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鲜明个性。
一般说来,齐鲁文化具有粗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 2.燕赵文化
燕赵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
燕赵地区气候相对干冷,农业以粟、豆类为主,畜牧业也占相当地位,赵的城市商业也比较发达。
燕赵文化虽属汉族农业文化地区,但由于燕赵处在当时的农牧分界线地区,因此燕赵文化与边外游牧文化关系密切。自十六国和北朝、辽、金、元、清等朝以来,一直处在胡汉交融的状态;为了抵御外侵,形成勇武好搏击的特点,具有悠久的武术传统。
自金开始,历代统治者在北京建都,都市文化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燕赵文化,文化特点具有一定的“正统性”,文化娱乐等方面受宫廷和北京市民文化影响较大。 3.三秦文化
三秦之地,即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秦人以法家思想治国,文化上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特点,加之其地理位置便于与北方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特点,不仅留下了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各种宗教、各种艺术形式的痕迹,商业文化也很发达。
由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这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逐渐滞后,原有文化开放性日益减弱,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文化心态。 4.三晋文化
三晋之地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南的北部和中部,三晋文化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代称。地处中州,各种文化碰撞交流于此,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共享性。商业的流动性和因水患、战乱和灾荒引起的人口流动一起,造成这里的人口频迁特点。特别是地处平原,四通八达,因此区域文化的特点不如其他地区明显。 5.楚文化
楚文化的分布,包括今天两湖、安徽、江西的西北部和河南的南部,其中以两湖和安徽的部分为核心地区,淮河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等作为其边缘地区。在上古的三苗文化基础上,华夏文化的主
流汇合了当地蛮夷文化的支流,共同构成了楚文化。由于这里以丘陵和江湖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加上民族文化源流的丰富,使楚文化极具特色,比如文学艺术神奇浪漫、民间生活崇巫尚鬼等。 6.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以太湖为中心,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影响到安徽东部和江西的东北部。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雨量充沛,农业极为发达。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这里。到明清时期,沿海的地理优势充分显露出来,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城市极为繁荣。以“吴侬软语”为特征的吴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构成独特的语言文化系统,强化了这里的区域文化特征。文化风格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与北方各区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7.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以四川为中心,辐射到陕南、鄂西和云贵部分地区,由川东的巴文化和川西的蜀文化共同构成。由于这里与中原地区存在自然阻隔,有助于强化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传统。巴蜀文化的风格以热烈、诙谐、高亢为特征。 8.其他区域文化
岭南文化,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说,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性文化(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文化基本上属于这一地区的移民文化)。岭南文化带有浓厚的域外色彩,家庭组织和区域性组织较发达,具华洋混合的新文化风格。
东北文化在辽、金、元、清时期具有浓厚的游猎文化特色,但在不断与汉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在辽东地区形成了农耕文化与游猎文化交融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