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TheDistractedPreacher汉译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6 3:4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TheDistractedPreacher汉译探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结合笔者的翻译实践着重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介绍了在英语短篇小说汉译实践过程中为实现英汉两种语言的功能对等而采取的翻译策略及技巧,为更多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The Distracted Preacher 奈达 功能对等

一、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1914-2011),是公认的现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在 1964 年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简单地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译文应在功能上与原作对等,并且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决定是否对等的是读者。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

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相似才是奈达所关注的。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本篇小说英译汉实践中的应用

在进行小说翻译时,应确保译文不仅能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而且要能再现原著的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及艺术意境等。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共同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下文将以哈代的小说The Distracted Preacher汉译为例,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对小说翻译过程中实现功能对等的方法进行探讨。 1.词汇层面的功能对等。

(1)直译加注。为了实现译文与原文功能上的对等,在翻译涉及到用典时,可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来消除两种语言之间的障碍。例1:Yet all reason was so much against her being elsewhere, that he was constrained to go back again to the unlikely theory of a heavy sleep, though he had heard neither breath nor

movement during a shouting and knocking loud enough to rouse the Seven Sleepers.(The Distracted Preacher P29.)译文:“虽然他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足以惊醒长眠七圣(注:因受皇帝Decian迫害而在山洞中睡了187年的七个以弗所年轻基督教徒。),可是他却没有听到丽丝房间里的有任何动静,但是所有的原因又不足以证明她没有在房间里,最后只能认为她睡得太死了。” (2)词汇变通。关于词汇的理解和翻译,可以理解为“咬文嚼字”或者“一词多义”的过程。笔者认为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关键词的翻译,必要时候可以进行词义变通以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例2:Stockdale might have waited a long time to know the real cause of her sleeplessness, had it not happened that one dark night he was sitting in his bedroom jotting down notes for a sermon, which occupied him perfunctorily for a considerable time after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had retired.(The Distracted Preacher P27.)译文:“时间一长,斯道克德尔终于弄清楚她失眠的原因了。一天深夜,家里的其他人都入睡了,他独坐在自己的卧室里用了很长的时间草草记录着一段祷告词。”分析:此处的had retired不应该按字面意思直译为“退休”,而是应该结合语境变通为“入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