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5:03: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件2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

课程论文包括:封面、声明、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

(二)写作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3.摘要

摘要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正文

1

正文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

6.注释

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每页注释编号均从①开始。

7.参考文献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原则上要求有一定的外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料参考文献不得超过四分之一。参考文献附在全篇正文之后,每条另起一行,序号用[1][2]等形式标注,并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专著 会议录、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标志代M C D R N J 文献类型 汇编 标准 专利 电子文献 数据库 计算机程标志代码 G S P 来源网络EB/OL 来源光盘EB/CD 来源网络DB/OL 来源光盘DB/CD 来源网络CP/OL 来源光盘CP/CD 8.附录

学生可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列出该栏目,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程序代码、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以及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其他补充信息。

二、书写及打印要求

2

(一)论文要统一排版打印,用A4纸单面、纵向打印。上、下边距各为2.0cm,左边距为3.0cm,右边距为2.0cm,纵向左侧装订。

(二)字体要求

1.论文题目用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英文标题用Arial black 三号字,居中。一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二级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加粗;三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正文其余部分均用宋体四号字,字间距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单倍行间距。

2.注释:采用楷体五号字。

3.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次序,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页码。采用宋体五号字。

4.附录、附表(包括正文中的表格等)用仿宋五号字。 (三)标点符号

论文中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四)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代替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外国人名一般采用外文原名,可不译成中文。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五)量和单位

论文中的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六)数字

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5.25 km等。在叙述中使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