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3:49: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两当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院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现将有关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工作

我院制定了兴化乡卫生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协调领导小组,本院贯彻实施内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二、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院长和全体职工实施的、旨在提高卫生院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卫生院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我院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2)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3)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2、我院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制衡性原则 (4)适应性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3、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包括的要素: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是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导致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坚持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原则,不能遵循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2.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

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长此以往,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3. 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系统的建设,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虽建立了内控系统但不尽合理,生搬硬套,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甚至流于形式,弱于执行。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管理服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这些程序应该分析风险,并且提供一个管理风险的基础,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所决定。因此,预测和防范有一定难度。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

1、风险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风险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管理和服务要实现的目标,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原因。

为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我院组织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风险控制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2、风险承受能力

事业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完全规避各种风险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思维。因而,事业单位应当评价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以确定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带来风险时,哪些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与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性质、社会影响、权利责任、经济后果、等相关。工作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经济后果严重的单位,风险承受能力小,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大一些。

风险承受能的评价取决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规避风险所发生的支出或成本相关,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