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49: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上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上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基础能力测试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格物致
知: 。 ②袖手旁
观: 。 ③一帆风
顺: 。 2.“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 ]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3.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项是 [ ]
A.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C.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一帆风顺 没有准备
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
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尽管他们怎么造谣、诽谤,铁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B.我虽然下决心学好数学,成绩总是提不高,老师也总是给我个别辅导。
C.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无兴趣,因而对数学很爱好。 D.只要学习目的明确,只要肯刻苦努力并讲究学习方法,我们就能把学习搞好;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