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8:22: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件3: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报简表
单位:机械学院 第一完成人 王德伦 成果名称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 出生 年月 1958.11 机械基础内容体系创新及其工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主要 王德伦、董惠敏、高媛、马雅丽、钱峰参加者 朱林剑、毛范海、杨光辉 否 与本成果相关内容是否获得过教学成果 是;获奖时间及等级: 第一完成人近两年中完成工作情况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 讲授本科课程名称及其他教学情况 2014.9-2015.1 2015.3-2015.6 2015.9-2016.1 2015.9-2015.11 机械原理(123人) 指导毕业设计(3人) 机械原理(124人) 机械产品设计(61人) 完成情况(承担学时) 56 3 56 32 主要完成者及主要合作者在成果中所承担的工作: 王德伦: 本成果的系列课程内容创新体系整体规划与建立、面向工程教学模式建立与实践方案、系列教材规划与主编、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与实践 董惠敏:本成果的机械原理课程内容创新体系建立、机械原理面向工程教学模式与创新设计实践、机械原理教学实践、机械原理教材编写等 高媛: 本成果的系列课程的面向工程实践内容体系建立、实践基地规划与建设、机械原理教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与实践 马雅丽: 本成果的机械设计内容创新体系建立、面向工程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与实践、机械设计教材主编、机械设计教学实践 钱峰:本成果面的向工程的教学模式实践与考核,参编机械原理教材,机械原理面向工程教学模式与创新设计实践 朱林剑:本成果的面向工程的教学模式实践与考核,参编机械设计教材,机械设计面向工程教学模式与创新设计实践 1
成 果 介 绍 本成果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与实践环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的近十年的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的成果——“面向工程的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创新及其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五方面: (1)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创新 提出“运动-尺度-结构-性能”的机械基础课程新体系,建立概念构型与运动尺度、结构方案与零件性能到零部件与整机的设计内涵,将机器整机设计贯穿机械基础六个课程与环节,突破了机械基础课程的刚体运动分析与通用零件设计的传统观念,大连理工大学这一体系创新得到全国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教学同行的高度肯定与由衷赞叹,适应中国制造业发展需求,在中国机械工程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中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机器整机设计能力与知识。 (2)机械基础课程面向工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提出“工程牵引-问题驱动-学以致用”的面向工程教学模式,建立了“大班集中上课、小组课题研讨,工程项目实践,分工合作探索”的教学机制,组建了机械工程与日常生活中的“工程案例和问题开放式课题”,开设了“奇妙构思与机械实现”小组为学生实现蓝图而制造物理样机,激发学生灵活运动课程知识进行探索课题学习的兴趣,鼓励为解决工程问题而跨课程学习和研究,突破单一课程与环节的限制,并可延伸到后续课程和环节。 (3)机械基础课程的系列教材创新 将本成果落实在教材上,新编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分别于2011年、2015年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原理教材注重在从工程实际中具体机器抽象到概念运动设计(机构简图:包括尺度、运动与力)的机器原理,而机械设计教材则强调如何由抽象运动设计(机构简图)进行具体实际机器的结构、尺度与性能(强度、刚度、精度)设计,即由机构简图设计到机器结构与性能设计,教材体现了“运动-尺度-结构-性能”的机械基础课程新体系,首次实现了“机械原理”的运动与尺度设计与“机械设计”的结构与性能设计的融合,突破国内外原有传统的运动学分析与零件强度设计的体系,在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4)机械基础课程的课题研究与蓝图实现基地 本成果建立了课题研究与蓝图实现基地,适应“工程项目实践,分工合作探索”与“工程案例和问题开放式课题库”及“奇妙构思与机械实现”的教学需要,研制了共性课题实验平台,购买了相应仪器设备,开设了方案、性能、结构、课题与蓝图等实验,包括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和探索性等实验。 (5)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测评模式 本成果的教学测评模式是基于数据与网络信息的教育测量学,将考试、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有机结合,采用多次数据统计分布模型进行测评,缓解应试现象和效应。 2
创新性(400字以内): (1)建立“运动-尺度-结构-性能”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将机械原理的抽象构型设计(机构简图)与机械设计的具体结构设计(结构装配图)的融合与衔接,整机设计与局部设计并行与衔接,并贯穿机械基础六个课程与环节中,突破国内外原有传统机构分析与零件强度设计体系,从课程体系上破解由抽象到具体的机械设计瓶径问题。 (2)建立了“工程牵引-问题驱动-学以致用”的面向工程教学新模式,组建“分合”、“案例与课题库”与“构思与实现”等组织形式,形成师-生-课堂-理论-工程-实践的互动机制。 (3)新编了“机械原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与“机械设计”教材,将“机械原理”的抽象原理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具体结构与性能设计的相融合,将原有传统的机构分析与零件强度设计体系重建,在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4)融合工程案例与研究课题,研制了转子动力学、机构动力学、机器动力学共性课题研究实验平台,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机器动力学研究性实验,运动方案与结构方案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等。 (5)建设网络化课程共享资源与平台、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测评系统,探索基于数据与网络信息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测量学。 应用情况(400字以内): (1)“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创新与面向工程的教学模式”成果在大连理工大学近6年约3000学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学生感慨良多,一致反映是大学四年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课程。 (2)“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创新与面向工程的教学模式”成果内容多次在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讨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上作大会报告,得到全国同行的肯定与好评,领导国内发展潮流。 (3)“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2014年被选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每年印刷5000册,“机械设计”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出版,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好评。 (4)研制出机器动力学共性课题研究实验平台,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机器动力学研究性实验,运动方案与结构方案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实验等,受到国内同行肯定与好评, 全国同行来参观与模仿。 (5)数据统计分布模型测评方法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好评与学习。 申报等级:一等 学部、学院(部)推荐等级: (签字盖章) 注:填写《简表》请简洁,原则上不要超过规定字数,不准加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