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7金山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53: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市金山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16年12月

第一部分 积累应用(10分)

一、填空(5分)

1.(1)多情自古伤离别, 。 (柳永《 》)

(2) ,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2.杜甫的《月夜》诗中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种从对面入笔,曲折地表达情感的手法相似的一句是 , 。

二、选择(5分)

3.在网购中,“草”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很凶猛的购买欲。而网络语言“拔草”意指把心痒痒的购买欲给“拔”除了。很多吟咏小草的古诗可以形成有趣类比,如:“ , ”,表达出购物欲也是随季节变迁,每到换季时节总会悄然萌生;“ , ”,流露出在满眼广告的世界里,到处都有你心仪的东西,随时激发你的购物欲;“ , ”,则是真切地呈现了购物欲总是挥之不去,不管别人劝阻还是自我放弃,隔几天又会浮上心头的情形。

将以下诗句依次填入上文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在下面的情景中,最合乎情理的表述是( )

小红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她拿着人生第一笔工作获得的酬劳,回家激动又兴奋,自豪地说:

A.爸爸,周末我跟你去看电影。 B.我带你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C.爸爸,周末我带你去看电影。 D.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第二部分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

中国画的生命“线”

①世界上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方法。从原始的洞窟壁画到后期成熟的绘画,线条渐渐成为造型艺术的重要词汇,被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广泛采用。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笔墨法造型,是中国画的突出特点。线条虽不是中国画所独有,但它在中国画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它的巨大意义非同凡响。

1

②从广义来讲,绘画的线造型艺术,包括东西方绘画之中所有的用线法则。例如:西画的素描、速写和色彩的笔触;中国画的白描造型艺术手法,以及在中国画创作中,毛笔在宣纸上体现出来的各种痕迹。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线主要指在东方绘画造型过程中,画家笔随心运,以一管千年流传的毛笔,表现大千世界之中茫茫宇宙时空、万千物态运转不息的勃勃生机。线,不仅表现了画家的丰富情感,而且表现了宇宙大化的升级,是画家的情感与宇宙运转天人合一的过程。【甲】

③在中国画古老的用线艺术理论中,很早就把线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魏晋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论中,就将“骨法用笔”列在了第二位。“骨法”在这里指的就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手法。中国人巧妙地制造了各种不同的毛笔,并运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或干湿浓淡,或轻重缓急,或抑扬顿挫,藉以在宣纸上表现形体、空间、结构、明暗、质感、量感、神韵以及画家的个性与情感。

④中西方绘画可以说都是从线条开始的。不同的是,中国画在造型中始终以线条为主,以面为辅,并把以线为主的造型程式发展到极致,而西画则从线造型走向了明暗和色彩的面造型。当然,西画中也不乏线造型之精华,西方画家也出现了像波提切利、米开朗琪罗、荷尔拜因、安格尔、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十分注重运用线条的画家。但是,西方的线主要是为了精确描绘物体的真实感,偏重自然科学、物理,线条表现形体在空中准确的位置。传统意义上的西画中的线条,从属于表现对象,离开了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无论创作过程还是欣赏过程,多偏重心灵的感悟和游历。【乙】作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情感的手段,中国画的线条与它所描绘的形体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依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画家赋予线条以生命力,线条本身已经进行了眼、心、手抽象加工过程。因为在表现物体时,画家不为物驱使,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画家可以更多地追求形体之外的东西,并赋予它更多的内涵,使线条本身便具有某种意义,有了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的美学价值。

⑤正因为中国画的线条不为事物的表象所局限,所以能更深刻地、更本质地表现人的性格和情感,同时也使线条带有了画家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用笔的韵味来分,有的线条充溢着骨力、气魄和神韵,给人以庄重、崇高、典雅之感;有的线条洒脱、飘逸,表现出活泼轻松的情趣;有的线条刚健、挺拔,洋溢着豪放、雄浑、阳刚之气;有的线条浑厚苍劲、沉着稳重,充实着丰盈的内涵;有的线条质朴天真,透露出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有的线条古朴拙厚,展现着斑斓的金石韵味;有的线条遒劲酣畅,自由流动,如烟云舒卷,龙蛇出没。【丙】因此,中国画线条的笔墨功夫,是中国艺术家终身探求的一个根本课题。无论直线、曲线,它们的审美特征各不相同。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表示优美、柔和以及运动感;折线给人以上升、下降、断续的感觉;水平线表示安定;斜线令人兴奋、迅速、骚乱。英国著名的画家和美学家威廉?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中则指出,波状线比任何线条“都更能创造美”,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它“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穷的多样性”,极富吸引力。【丁】但是,以上所列举的种种对线条的解释,无论从物理上的还是从心理上,都是从线条本身所具有的最简单的表面含义来分析,从形式美的法则来研究。中国画用线的造型艺术语言,具有更深一层的独特含义,它与西方绘画中的线

2

的作用迥然不同。作为中国画特定的语言符号体系,线——是画家的情感移入、生命流淌的血液,是积一笔乃至千万笔的生命之线,是完成画家在世俗环境中,心理出世“天人合一”的主要媒介。

(有删改) 5.(2分)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6.(3分)简析中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的不同之处。 7.(3分)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8.(3分)如果将以下这段文字放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中国画的用线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的模拟,而是画家经过提炼、概括,依据物象又高于物象,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组合来构建、塑造形体。是画家在用线条来思维、用线条来创造、用线条来表达画家的个性与心声。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9.(5分)根据选文的题目及第①段内容,请你推断,文章后半部分还可以从哪个角度继续展开论述。简述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6分)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