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0 3:22: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②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 :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

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①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②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③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①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②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深情导入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4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

风。

三、反复诵读, 感悟诗情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2、聆听示范朗读

3、学生带着感情一起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四、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明确:

①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夫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②、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