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堂评审汇报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18:06: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蕲春县彭思镇卫生院 关于开展国医堂建设评审验收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了市评审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院国医堂建设进行评审验收,在此,我谨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向您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年,我院被省卫计委定为国医堂建设达标单位,这是各级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既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们院的中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按照《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建设评审验收细则(试行)》,积极开展国医堂创建工作,现将我院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医学先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自古以来中医疗法在我国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推崇、信奉中医中药。本着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以及宏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宗旨,为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任务的落实,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卫生计委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工作的通知》以及《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建设评审验收细则》,我院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各项软硬件设施,使我院中医药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一、基本概况

卫生院始建于1975年,下辖白水分院及11个中心村卫生室。现拥有固定资产560万元,全院占地面积13365m2,建筑面积5650m2,绿化面积1000m2。现有在册干部职工42人,具有中医药资质8人,其中国医堂医生6人:中医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执业医师)、全科主治医师1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师1人(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士1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人)、取得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2人,主管中药师1人、中药师1人。院内设有内、外、妇、儿、骨伤、五官、中医等临床科室以及检验、B超、放射、心电图等医技科室,药剂科内设中、西药库,中、西药房。1996年被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称号;2011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示范乡镇卫生院”;连续六届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2013年被县人大常委授予“人民满意乡镇卫生院”;今年11月份又接受市评审专家组来我院进行“四化”乡镇卫生院评审,得到专家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业务评估

2013年度,我院中医门诊人次20922人,占门诊总人次 29.3 %。2014年1-10月中医门诊人次 20166人,占全院门诊总人次 30.3% ;1-10月中医业务量149.4万元,占总业务量 37.2%;1-10月中医处方20166张(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30.3%。按照黄卫函[2013]200号文件精神,突出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将中医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的理论与养生保健、食疗药膳等服务项目融入慢病管理,提高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为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中药库能提供300种以上中草药服务。

三、硬件配置

2013年10月份在白水分院建立国医堂,房屋面积260平方米,设置病床17张,科学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已达到28种。着重发展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老年慢性病,已逐步形成了专科特色,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成为百姓选用最多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有效降低了百姓就医费用。

2013年10月份,院本部及白水分院各购置了一台自动煎药包装机;国医堂购置了一台电动牵引床,一台熏蒸床、一台300MA 拍片机,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了群众,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四、业务培训

为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在中医中药方面的综合素质,院方制订了全院中医、中药培训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8月份对全院医生、中药人员及全乡乡村医生进行了一次中医、中药基础知识考试,通过培训及考试,全院职工对中医药有了一定深度认识,中医知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分院国医堂2名医生今年5月份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国际针炙研究院培训中心培训15天,2人均取得中医针炙师资格证书;3名医生参加了湖北省全科医生岗位培训;5名医生参加了蕲春县卫生培训中心组织的中医服务技术培训。 五、工作进展

2014年8月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查评估工作的通知》以及最近下发的《湖北省中医药“三堂一室”建设评审验收细则》。根据督查评估细则,逐条落实,制订了向桥乡卫生院中医中药工作计划,编制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5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