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课堂重点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8:0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系。 # 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交往,指的是社会性交往 #社会交往中,最低层次的交往是生物性交往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最重要的五种情感性关系是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第三类人的需要:地位 生物性地位-性别、出生、血缘关系等决定地位 社会性地位-表现为社会威望、荣誉、财产。权力和权威。 情感性地位-来自亲密的家庭、同事或朋友中的评价

#地位是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地位是依照一个社会的文化规范有高有低。 人的需要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人的需要

文化乃为限制人的各种需要而设。 有限制而文明立,无限制而文明废

#化限制人的需要所需三系统包括输入输出系统 反馈系

------------------------------------------ 文化对人的需要的影响

#在调节人的行为方面,儒家倾向于强调的作用 #在印度教社会中僧侣的地位最高 #罪恶的根源人内心的需要 #有的社会制约人的欲望的规范极为严格,禁欲主义、有的就较为宽松,纵欲主义 #对安全、交往、地位认识不同

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 PSH模型的概念 #心理-社会均衡

其模型把人理解为一个场,0-7分区,0外部世界,1原理的社会与文化,2作用的社会与文化,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4可表意识,5限表意识,6前意识,7潜意识 层为意识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潜意识不是他提出的 #描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互动的场的模型是心理社会均衡模型。 # 社会科学中从整体来把握人的模型是心理社会均衡模型。

#认识一个整体,是一个“心物交互多为动态平衡整体”。研究人需要的满足和行为,必须从整体的动态平衡的角度进行,而目前主流社会科学则基于“科学的需要,趋于将人类割裂开来,静态的把握。(原因:整体认无法进行科学分析,必须分割。人心 情感不易科学把握,忽视。人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系统,是一个”场,而“场”远没有确定性实体-个人-容易科学把握。 #意念、感觉、情感在心理社会均衡模型中不属于于前意识层,属于可表意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