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1:53: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教材第85页例4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的第1—3题。 容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教学 目标 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点 形的周长。 教学难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点 教学方引导观察法、合作探究法。 法 教学准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备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一.回忆旧知 程 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①看课件: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②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①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探究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②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堂练习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⑥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⑦即时练习。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课件出示: 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