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全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43: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另外,“无”也可以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其意义和用法与“莫”相同。例如:

(24)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25)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史记〃项羽本纪》) .

思考与练习

一、上古汉语里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有何区别?

二、为什么说上古汉语里的“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 三、为什么说上古汉语里的“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 四、古代汉语里是怎样表示复数的?试举例说明。 五、什么是谦称?谦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哪些? 六、什么是尊称?尊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哪些? 七、指出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意义:

(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3)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宣公二年》) .

(4)君曰:“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商君书·更法》) .

(5)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墨子·鲁问》) ..(6)百姓多闻其贤,未闻其死也。(《史记·陈涉世家》) ..

(7)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好其实。”(《史记·孙子列传》) ..八、指出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意义:

(1)郡国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汉书·宣帝纪》) .

(2)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史记·项羽本纪》) ..(3)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史记·扁鹊苍公列传》) ..(4)或以人梦,或下谕巫祝。(干宝《搜神记·李寄》) .(5)莫余毒也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6)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墨子·公输》) .

(7)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8)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

41

第五节 副词

古代汉语里副词较为丰富,是虚词中词语数量最多的一类,人们对副词的分类往往不太一致,我们将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肯定副词、否定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反诘副词和谦敬副词等八类。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大致可分为表程度达到极至的程度副词、表程度加深的程度副词和表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等三类。

(一)表程度达到极至的程度副词

表程度达到极至的程度副词主要有“极”、“最”、“甚”、“殊”、“太”、“至”、“尤”、“颇”、“绝”、“良”、“孔”等。相当于“最”、“很”、“非常”、“特别”等。例如:

(1)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2)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史记〃萧何世家》) .(3)动刀甚微。(《庄子〃养生主》) .(4)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

(5)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6)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贾谊《论积贮疏》) ..(7)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记》) .(8)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列传》) .(9)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史记〃伍子胥列传》) .(10)感我此言良久立。(白居易《琵琶行》) .(11)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豳风〃七月》) .

值得注意的是,“颇”作程度副词,既可表程度达到极至,又可表程度轻微;“良”既可作程度副词,也可作肯定副词。

(二)表程度加深的程度副词

表程度加深的程度副词主要有“愈”、“益”、“弥”、“滋”(兹)、“加”等。相当于“更加”。例如:

(12)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子〃非攻》) ...

42

(1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14)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孟子〃公孙丑上》) .

(1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值得注意的是,“益”还可作时间副词,表示“渐渐”。 (三)表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

表程度轻微的程度副词主要有“少”、“稍”、“略”、“颇”等。相当于“稍微”、“略微”等。例如:

(16)太后之色少懈。(《战国策〃赵策》) .

(17)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史记〃晁错列传》) .(18)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 .

(19)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乐府诗集〃陌上桑》) .

值得注意的是,“稍”在先秦只作“渐渐”讲,汉代以后才有“稍微”义。在先秦,“稍微”义一般用“少”来表示。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大致可以分为表全体的范围副词、表共同的范围副词和表仅独的范围副词等三类。 (一)表全体的范围副词

表全体的范围副词主要有“皆”、“咸”、“毕”、“悉”、“具”(俱)、“既”、“举”、“并”、“尽”、“遍”、“凡”等。其中“凡”相当于“总共”,其余诸词都相当于“全、都”。例如:

(1)左右皆恶之。(《战国策〃齐策》) .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

(3)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史记〃屈原列传》) .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5)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

(6)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孟子〃公孙丑下》)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9)大率如此,不可遍举。(白居易《与元九书》) .(10)陈胜王凡六月。(《史记〃陈涉世家》) .

43

(二)表共同的范围副词

表共同的范围副词主要有“共”、“同”、“并”、“相”、“互”、“相与”等。相当于“共同、互相”。例如:

(11)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史记〃高祖本纪》) .(12)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

(13)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书〃苏武传》) .(14)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

(15)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16)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值得注意的是,“相”既可表“互相”,又可表偏相,即偏指某一方。表偏指一方时,“相”一般是用于及物动词之前,其意义相当于“我”、“你”、“他”或“这”。“相”实际上是它后面动词的宾语。由于“相”具有这种称代作用,于是有人称之为“指代性副词”。例如:

(17)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我) .

(18)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你) .(19)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她) .(20)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这) .(三)表仅独的范围副词

表仅独的范围副词主要有“但”、“弟”(第)、“仅”、“独”、“唯”(惟)、“特”、“直”、“止”、“徒”、“才”等。相当于“只,只是、仅仅”。例如:

(2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22)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稱《黄冈竹楼记》) .(23)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 .(24)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史记〃留侯世家》) .(25)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26)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欧阳修《卖油翁》) .

(2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29)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

(30)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1)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

44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先秦两汉时是极言极少,中古时期“仅”又可以强调“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如杜甫《泊岳阳城下》:“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三、肯定副词

肯定副词大致可分为表坚决肯定的副词和表委婉肯定的副词等两类。 (一)表坚决肯定的副词

表坚决肯定的副词主要有诚、信、良、果、必、固等。相当于“的确、果真”、“必定、一定”等。例如: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2)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以为犬良我友。(柳宗元《临江之麋》) .(4)天地果无初乎? (柳宗元《封建论》) .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6)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柳宗元《封建论》) .(二)表委婉肯定的副词

表委婉肯定的副词主要有“殆”、“盖”、“其”、“岂”等。相当于“大概”、“也许”、“恐怕”等。例如:

(7)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 .(8)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

(9)《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10)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四、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大致可以分为表叙述的否定副词和表祈使的否定副词等两类。这两类之间的词语往往是一身而兼二任。

(一)表叙述的否定副词

表叙述的否定副词主要有“不”、“弗”、“无”、“莫”、“毋”、“勿”、“未”、“匪”、“非”、“靡”、“微”等,可译为“不”。例如: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