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柳永词两首》学案设计完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42: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语文 《柳永词两首》学案设计

语文组 拉拉綦

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 2、掌握宋词的诵读技巧

3、品味诗词的语言,分析并掌握两首词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词的魅力,体会其感情和意境 学习重点:《望海潮》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 《雨霖铃》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学习难点:以画入词,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回顾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柳永及其创作;学习和鉴赏《望海潮》;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一、词的相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 柳永及其创作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____创始人。原名___,字___。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___。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_____。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 “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______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_____,而且制作了大量的____,发展了__手法,促进了词的____、____,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著有_____。 三、标题及背景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本词是一首投赠之作,据说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写

下此词投赠于他。

四、老师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把握内容。 1、读音:天堑(qiàn) 珠玑(jī) 重(chóng)湖叠巘(yǎn) 2、概括上下片内容

五、具体分析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情感 1、重点词、句分析

2、构建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铺叙的手法 六、背诵本词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了解《雨霖铃》创作背景;学习借景抒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一、导入

关于离别的诗句,明确本词是离别之作。

1.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桃花潭水三千尺, 。(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三、“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四、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老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然后由学生齐读、自由朗读。 六、分析词

1、把握词的基调

2、本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老师串讲大意

4、离别可分为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阶段的情景 七、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铺叙 3、虚实结合

以上手法通过具体词句分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八、背诵全词

知识拓展

柳永的慢词,篇幅容量大,又长于铺叙,但有些结构单一疏散,语言俚俗,过于直露,而缺乏深长的韵味;五代以来的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馀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宋人蔡伯世早已指出:“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称者,唯秦少游而已。”(见孙兢《竹坡老人词序》)如名作《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此词与柳永的《雨霖铃》有神似之处。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馀,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所谓“点染法”)。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较之柳永《雨霖铃》结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直露,更含蓄而有馀味。于此也可见秦观学柳而又善于变化。词的语言清新淡雅,“抹”字、“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其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八六子》(倚危亭)等慢词名篇,亦同其妙。

秦观的小令也是辞情兼称,如《鹊桥仙》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追求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提高了词体的品格。《浣溪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情景融合,语言淡雅,秦词常用自然山川景物来言情铸境,显得蕴藉空灵。

《柳永词两首》巩固与提升练习

一、填空

1、《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 、 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 ”。“三吴都会”,是从 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 ”。“ ”,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 , , ”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 , ”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 ”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2、《雨霖铃》中,“ , ”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然相对,谁也再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 ”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 。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 , , ”一层所开拓出的意境,进一步设想分别后的凄凉处境。今夜喝了别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胧胧的,酒醒后,将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晓,到了枯杨岸边,冷风吹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赠别,且是枯柳,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 ”、“ ”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所以这里虽不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二、巩固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凝噎..( ) 菱.歌( ) 千骑.( ) 都.会( ) 暮霭.( ) 图将.( ) 罗绮.( ) 羌.管( ) 钓叟.( ) 2.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市列珠玑..

(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户盈罗绮,竞豪奢。 B 异日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好景,归去凤池夸。 C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头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D 此去经年..

(年复一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4.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管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一生屡试不第,故改名为“永”。

B 柳永是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生性放荡,喜交歌妓、乐工。

C 柳词广为传诵,“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词贴近平民,通俗易懂。 D 柳永通晓音律,创作了大量的慢词,推动了词体的发展。其词作又善于运用俚俗语言及铺叙手法,词作是《珠乐章》。

5.对《望海潮》思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在本词中,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B 词的上阙,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揭示出所咏的主题。

C 词的下阙,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其美好风貌。

D 本词以铺叙的笔法,以各个不同的侧面生动的展示了杭州景的美和都市的繁华,写的委婉低沉,是典范的婉约之作。 6.阅读《雨霖铃》,回答问题。 (1)哪一句是全词的主旨句?

(2)《雨霖铃》这首词的主要特点是虚实相济,词中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

三、高考链接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滁(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