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3 2:57: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河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

亲爱的同学:

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语文学习的又一级台阶。在这个庭院里,花香满径,足够你采英撷华。当你面前的语文试卷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缓缓打开。请认真审题,沉着答卷,成功一定属于你!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复核人 得 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40分) (一)词语积累。(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冠.冕(guān) 凝.望(nín) 日星隐曜.(yào) 抽丝剥茧.

(jiǎn) B.积攒.(zhǎn) 濡.养(rú) 山肴野蔌.(sù) 锲.而不舍(qì) C.麾.下(huī) 谪.守(zhé) 李代桃僵.(jiāng) 觥.筹交错(gōng) D.矗.立(zhù) 阴翳.(yì) 琼.楼玉宇(qióng) 伛偻.提携(lǚ)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亵读 劫掠 言不及义 疲惫不堪 B.贸然 广袤 形消骨立 不知所错 C.腐烂 聘婷 扭捏作态 金戈铁马 D.宽宥 汲取 附庸风雅 自吹自擂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本清末民初的线装书,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B.在龙门石窟文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他是丰功伟绩....

的操盘手。 C.这些民居,有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有的是木质的楼阁,有的点缀着亭榭……美观而宜居。

D.40年前恢复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流行的时尚,手表、皮鞋还是可望而不可即......

的奢侈品。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来”,葫芦借指“福禄”等。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笑对失败,你会收获别样的人生。失败是人生的熔炉,它可以把人烤死,也可以把人变得坚强自信。面对失败时的心态尤为重要。若是你不战自败,那你就彻底陷入失败的沼泽中了。此时,你输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雨打梨花,飘零落地,但落花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而重上枝头;__________________失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经受夭折的玫瑰。遭受台风的花园尽管使人无奈,但它却有无限的幽香。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8分)

7.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8.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10.《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国土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12分)

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感受阅读之美”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2.【活动一:做调查】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写出其中一点。(4分)

××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类别 年级 课外阅读内容 文学名著 科普读物 中外故事 学生人均用于课外阅读时间 七年级 35% 19% 46% 8.5小时/周 八年级 45% 21% 34% 6.2小时/周 九年级 61% 25% 14% 2.2小时/周 注:表中百分比是指阅读某类作品的学生人数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活动二:邀评委】班级将于11月15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的读书心得分享”主题演讲比赛,想邀请学校的李老师担任评委,作为班长,你如何在电话里邀请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活动三:荐名著】请你在下面几部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部,推荐给大家,写出推荐理由。(100字左右)(4分)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诗选》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①从事教育事业将近10年,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惑着我:“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②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从名师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③经验表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不决定于物质条件的优劣,只决定于他自己。

④决定于他有无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⑤决定于他是否爱读书。凡杰出人才都酷爱读书,将读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读书,四处借书抄录阅读;成名后,他依然以读书为乐,读书伴随他的一生。

⑥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赫胥黎8岁才开始启蒙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全靠自学精通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全通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当今大数据时代,在

线学习使获取教育信息更便捷,为无师自通提供了更大空间。

⑦决定于他是否能文理兼修。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通人”在古代指的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天则指文理兼修、博古通今的人。诺贝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精通五种文字的翻译家。许多人都围在院子里的一个蒸饭的大木桶前。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盛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地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蒸。”我扒了很多人只关注罗阿尔德·霍夫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文集。文理兼修使他们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文理知识的基础。

⑧决定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有删改)

15.从全文看,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为第④段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蒸饭匠

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做好时,

一口米饭,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木头的香气渗进了每一粒米,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被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饭后大家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诀窍。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米饭快见底的木桶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筛子是他特地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桶,透气。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天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吃光了。

第二天,我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姓孙,是溧水沙河村一带的人。问到他的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他竟然还能独自蒸几十斤的米饭。他说他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蒸过,但直到60岁退休了,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做礼拜的时候,他也做。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教堂蒸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

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的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最让人感到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