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讲练测:专题14《世界地理(测)》练习(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1 0:22: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综合题(5道题,共100分)

1.(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多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其中美洲鳄、美洲豹、蓝紫金刚鹦鹉、巨犰狳等都是濒临灭绝物种。

材料二 巴西利亚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表

(1)分析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大的原因。(8分)

(2) 归纳巴西利亚城市径流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

(1)原因:湿地的范围广大,汇水面积大;(2分)地势低,容易积水;(2分)降雨量大,河网密集;(2分)水生植物丰富,涵养水源。(2分)

(2)特点:地表径流不断增加;(2分)地下径流不断减少。(2分)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2分)地面硬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减少。(2分)

【考点定位】湿地形成的原因,城市化发展对径流的影响

【名师点睛】(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度尼西亚、巴西)。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

(2)城市化的过程中可使地表径流增加,而减少了地下径流,这样容易导致城市内涝,河流水位暴涨暴落。故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扩建城市的排水设施,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对城市雨水进行综合利用等。

2.(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5次月考)(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7为世界某海域及其周边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8为拜蒂克洛月平均降水量(单位:m)统计图。

图7 图8 (1)分析拜蒂克洛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8分) (2)简述加尔各答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8分) (3)分析加尔各答形成优良港口的原因。(8分) 【答案】

(1)(8分)降水季节变化大,10月~2月降水多,(2分)该地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2分)3月~9月降水少,(2分)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2分)

(2)(8分)黄麻生产区,原料丰富;河运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经验丰富。(任答四点即可)

(3)(8分)位于河口;水深、港阔;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有大城市为依托。(任答四点即可)

【考点定位】降水特点,影响降水的因素,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港口建设的条件。 【名师点睛】

(一)降水量特点从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变化分析;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素来分析: 1、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 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 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4)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3、地形 :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4、洋流: 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5、下垫面: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6、人类活动: 凝结核(城市雨岛)

(三)工业的业发展的区位分析从资源、能源、土地、交通、劳动力、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结合题图中所提高的信息具体分析。

(四)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有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其中水域条件要满足港区有港阔水深,风浪小的优点;陆域条件要有较宽广的平坦陆地,利于筑港和港口货物的堆放。此外,自然条件还有气温条件(有没有冰期)等。

(2)社会经济条件有经济(服务)腹地的大小及腹地内的经济发达程度,腹地越大,腹地内经济越发达,港口规模越大;还有港口依托城市的规模大小,因为城市能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就是港口的疏集运能力,也就是港口有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