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精品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27: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四: (1)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有效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的自身发展。

(3)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 2.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2.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1)更新教师观念。

为适应新教材,使新理念的贯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努力更新其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应当尽快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和对活动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逐渐培养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

取的创新精神[1]。 (2)转变教学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平台,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给予指导和组织。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同伴实施团队协作,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经历和经验,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3)课后的听课反思。

教师课后的听课反思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发现教学的存在种种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2.2 追求有效的课堂组织。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好教学的框架很重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科学思考,如何在学生最佳的状态安排相应的活动。掌握了一些科学的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有效教学下的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判别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衡量任何一堂课是“有效课堂”(状态达成),其核心五度是: (1)情境诱人度。

建构性教学强调情境创设,强调构筑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中。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