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油田创业5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5:36: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青海油田创业5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青海油田的生日,我衷心祝愿青海油田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祝青海油田年年兴旺,岁岁进步;今天是青海石油人的节日,我衷心祝广大职工家属节日快乐、生活美满,安康如意;今天更是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我代表油田六万名职工家属祝各位老领导、老前辈身体健康,晚年幸福!向出席庆祝大会的各位来宾、各界朋友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55年前的今天,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青海石油勘探局在西宁市成立了!柴达木石油事业从此拉开了帷幕,由此开始抒写几代柴达木石油人可歌可泣的创业历史。 光阴荏苒,油田巨变。55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几代柴达木石油人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雄心壮志,舍小家、顾大局,登高原、踏戈壁,战严寒、斗风沙,前赴后继,艰苦创业,实现了青海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协调发展,建成了青藏高原、瀚海戈壁上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增添了灿烂篇章。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回首青海石油人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去追寻那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去聆听那战天

斗地的感人故事;去见证55年来创造的辉煌业绩,共同描绘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的美好蓝图…… 一、五十五年历程回顾

青海油田55年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充满艰苦、艰难、艰辛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柴达木石油人坚定、坚毅、坚持发展的奋斗史。回眸55年的创业历程,重温热火朝天的动人场景,那感天动地的生动画面仍历历在目、催人奋进。 ——我为祖国找油气,石油儿女进盆地。随着青海石油勘探局成立,大批有志青年和解放军指战员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柴达木盆地,职工人数迅速发展到近3万人,建起了著名的茫崖帐篷城。至50年代末,发现了100多个构造,探明了一批油气田,奠定了油田发展的基础。

——地中四井美名扬,冷湖建成大油田。1958年9月13日,冷湖地中4井日喷原油800吨,成为当年我国石油勘探的重大发现。随后,石油部调集近万名职工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冷湖石油会战,在短时间内建成了集钻、采、输、炼、销为一体的冷湖石油基地。1959年生产原油30万吨,占全国当年产量的12%,一举成为国内四大油区之一,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涩北会战缚气虎,三湖勘探传捷报。上世纪60年代,一方面开展生产自救,一方面坚持油气勘探。1964年发现了涩北一号气田。70年代中期,组织千人参加涩北会战,

探明了涩北一号气田,发现了涩北二号气田,奠定了天然气发展的基础。

——再上西部擒油龙,尕斯油涌上亿吨。随着勘探重点向西部转移,数千名职工重返西部建家园。1977年10月3日,跃参1井钻获日产22.8方的高产油流,随后,石油部组织了甘青藏石油会战,发现了亿吨级的尕斯库勒油田,结束了青海油田石油勘探长期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开启了新的征程。

——三项工程奠基石,掀开发展新篇章。1986年11月,国家正式批准青海油田“石油三项工程”立项。经过全体参战单位的共同努力,1990年2月,439公里的花-格输油管道建成投产;1991年11月,青海油田原油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1993年9月,格尔木炼油厂提前一年投入运行。至此,石油三项工程基本建成,掀开了油田发展史上全新的一页。 ——二次创业谋发展,“5355”绘宏图。1995年局党委常委扩大会,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储量、产量、效益”三个翻番。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提前两年实现了“三个翻番”目标。1998年12月,在局党委第六次党代会上提出了“5355”跨世纪发展目标。进入新世纪,青海油田抓住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及时提出了“‘5355’三步走,年产油气1000万”的战略构想,油田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