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 21:30: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
2019-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原创卷B卷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所占比例 82.9% 70.4% 第二部分
(5~20题 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5~6题。(6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1%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1~4题 20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李清照《如梦令》)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出了作者所望之景,“破”和“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B.颔联一反常态,平时给人美好感受的花朵和婉转的鸟鸣,在作者心中没有激起愉悦的情感,而是
引出了无限的哀愁。
C.颈联运用比喻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D.全诗语气沉痛,字字血泪凝成,国破家亡之深忧巨痛,读来撼人心魄。
6.人们评价此诗时,说它“一字传神,尽显神韵”。请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和
“深”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4分)
裴侠传(节选)
裴侠,河东解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
改为
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节选自《周书》)
④
⑤
③
①
②
(2)常记溪亭日暮,
(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蕴含深刻的做人道理的佳句。孟子言“居天下之广居,
, ”,提出了对大丈夫的真正标准。而“行拂乱其所为, ”又揭示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不变真理。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巨大的漕船,舳舻( )相接。 ..
(2)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 ..
(3)世界纪录上每一个伟大且pì nì( )群雄的时刻,就是某种热情极致的表现。 (4)这条铁路wān yán( )盘旋在半山腰上,通向大山的另一边。 3.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
改为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从中获取的主要信息。(4分)
第 1 页
【注】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在今山西境内。②菽:豆类的总称。③佣直:此指劳务收入。④贞惠:此指廉洁。⑤牧守:州与郡的长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4分)
(1)乃悉.罢之( ) (2)为官市.马( ) (3)去.职之日( ) (4)谓诸.
牧守曰( ) 8.下列句子与“侠亦不以.
入私”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以.钱覆其口 C.以.君之力 D.河曲智叟亡以.
应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2分)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2分) 10.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有什么作用?(2分) 11.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裴侠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长安兴教寺
①终南山下,少陵原畔,有一座寺院。院内古柏苍郁,翠竹掩映,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就长眠在这里。因塔建寺,唐肃宗李亨至寺参谒,题塔额“兴教”二字,自此这座寺院就被称为兴教寺。
②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一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
③玄奘法师著名的弟子窥基、圆测不仅生前协助玄奘译经,二人在圆寂后,还陪伴在玄奘法师灵塔左右。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窥基为玄奘法师嫡传弟子,精通教义,是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并为玄奘所译经文大量作注解;而圆测是新罗王孙,其佛教思想在朝鲜半岛影响深远。
④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在我国建筑艺术史上,是现存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唐代及其以前的建筑遗存非
常稀少。玄奘塔和窥基塔都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圆测塔虽迁建于北宋,也有900年的历史,同样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往返长达17年,沿途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作了杰出贡献。
⑥与《西游记》所叙不同的是,公元629年,20多岁的玄奘请允西行求法,并未获唐太宗批准,但决心已定的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玄奘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最终玄奘从包括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在内的五天竺,带回了数百件经像舍利,包括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⑦公元645年,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比今天的大牌明星还受欢迎。归来后的玄奘,呕心沥血、翻译佛经,为唐太宗、唐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公元664年,玄奘去世,初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后被迁葬于兴教寺。
⑧兴教寺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而兴教寺则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是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兴教寺塔作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墓塔,与他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求取佛经的这一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也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
⑨根据规划,在2019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同时,继续兴教寺塔本体日常维护工作,遗产本体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实现突破。加强兴教寺塔周边黄土山原的护坡加固,保障遗产安全。远期管理任务中,将进一步落实遗产区、缓冲区的全面监测,确保遗产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并最终确立长效机制;在近中期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遗产管理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围绕兴教寺塔、法相宗、丝绸之路等专题和主题,形成研究成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兴教寺不仅非常高大,而且庄严壮观,驰名中外。
B.玄奘法师是丝绸之路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
C.兴教寺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
事件关系密切。
D.规划在2019年年底,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 1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3分) 14.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
的楼阁式塔。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6分) 15.《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
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 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3分)
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7.你怎样理解“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中的“心脏”?(3分)
18.第③段中写到:“刚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段景物
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3分)
19.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大姐”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
20.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意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
谈你的理解。(6分)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感怀的事情、沉醉的美景和启人心智的道理与我们相伴。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请你以“相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6.《昆虫记》又译名《昆虫物语》《昆虫世界》,里面记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劳动、婚恋、
繁衍、死亡等。请举出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15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的时候,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刚风(强劲的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但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最幸福的时刻是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