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加强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13:3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儒家思想对加强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影响

摘要:当下,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文主要谈谈儒学“修身”之道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加强 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师”在古代是最受尊敬的职业,这也决定了师德的极端重要性。传统儒学在师德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自孔子以来,师德内容不断增多,其中在当前最有现实意义的主要有“道之以德,学以明善”,“忠于职守,爱生亲徒”,“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在当前我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这些内容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裨益和意义。

一、儒家思想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忠于职守”,说的就是体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恪尽职守。“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盐铁论》)“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伯夷传.赤壁赋》)在儒家看来,就是从修养自己做起,“三纲”、“八目”便体现了其具体的要求。其中“八目”中就提到“正心、诚意、修身”,便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

当代教师处在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环境,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各式各样的功利主义思想或多或少占据了一些人的心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作为教师,必须要能经受住各种诱惑,专心致志于教育事业,并以教育事业为自己的天职,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工作中有所作为,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各类人才。

忠诚教育事业在热爱学生上具体体现出来。首先,热爱学生可以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对学生冷漠甚至虐待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真正忠诚教育事业的好教师。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爱生亲徒”便是最好的印证。孔子说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以自己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教育学生。其次,教师要永远以“仁者爱人,永存爱心”来作为自己进行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仁爱”是儒学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孔子就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体系。以后孟子说“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韩愈说“博爱之谓仁”(韩愈:《原道》);朱熹则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都是说明“仁”的核心精神就是爱人。教师应该把“仁爱”作为一个独立的道德要求,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与教师在“师如父”的关系中得到健康发展。

二、儒家思想重视教师诚信建设

在任何社会,人与人之间都应该言而有信,诚实不欺。信是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这在汉代“三纲五常”中也有阐述。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也是一切规范要求和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宋代周敦颐就说“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通书诚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有高尚的灵魂。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看,诚信作为个人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与教师职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教育事业需要教师讲诚信。

一些儒家学者把诚信说成是“天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礼记.中庸》)即常言说的“至诚通天”。所以,人们必须去把握它,用它去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才能有所成。

教师选择教育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事业,就必须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有卓著成就,首先在于他们愿意为教

育奉献自己的毕生。如果一位教师表面上对教育无限忠诚,说起来滔滔不绝,可在教育过程中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只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在校外做生意、搞兼职,这种教师对教育来说就谈不上诚信。

(二)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讲诚信。

处世待人,要以诚信为本。教师对待学生,也要“以信成之”。要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心中教师是神圣的,他们把教师看成是全能的人,有的甚至全方位的对教师进行模仿。如果教师把学生对自己的模仿视为自己真的是全能的人,那么后果就勘虞了。首先,潜意识中会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人,而认为自己处处都对,事事都知。其次,学生潜移默化中,不管对错一鼓脑儿全面照搬自己的东西,这样会误人子弟。所以,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有诚信意识。对知识中自己误解的、不明确的、拿不准的应该说清楚,不能含糊过去,事后要去找原因,找根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可信,可模仿。

(三)教育成效与教师诚信是相辅相成的。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中,就指出,能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就是实现了“仁”,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就说到“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即指出诚信的重要性。儒家“三纲”、“八目”中说到“诚意”,“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教师在教育中,对待教育事业和学生都能以诚实守信的态度面对,做到诚心诚意,开诚布公,那么,他才能在教育中出色发挥自己的教育才能,才能在教育中取得出色的成绩,才能使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讲诚信,才能使教育成效逐步提高。相反,一个教师表面上如何如何热爱拥护教育事业,在教育中却怀有二心,对教育敷衍塞责,对学生言而无信,知错不改,一错再错,那么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儒家思想要求教师重视言传身教。

我们知道,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不要有架子,但要有教师的样子,在语言、行为、容貌等方面要有规范。教师只有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才能让学生、家长尊敬、信任、才有亲和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以,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统帅,自身要端正,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应付了事。他还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上也礼,则民易使也。”这些同样适用于师生之间。在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过程中,教师还有必要注重个人人格的建立。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健康的人”。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而且重在“贤”而不在“圣”。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追求理想的人格。文化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助推器,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同时使自身人格也更趋完善。

此外,教师的言传身教还强调正己正人。所谓正己正人,是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品德。中国儒家提出“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等观点。这些话中都包括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往往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人。教师只有正己,去除自身思想品德中存在的缺点,才能正人,才能使教出来的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品德更为完美的人。

四、儒家思想要求教师与时迁移。

教育教学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故而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孔子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任务,他自己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还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描述自己终身学习的经历,作为提倡说明。但在现阶段,却可以赋予它新的含义。我们国家现正提倡各行各业都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这与古代中国传统文

化有着惊人的相似。教师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必须时时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教学,做到教学相长。只有让自己不断进步,思想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当下,我们应认真研究与吸纳古代礼义廉耻思想的精华与历代进行礼义廉耻教育的经验,结合时代精神,开展有效的工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这是广大教育者的呼声,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措施,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论语?季氏.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4、左传(襄公十三年). 5、孟子?离娄下.

6、朱子语类(卷二十六). 7、论语?八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