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适用大型高压氧舱的购建初探-新桥医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2:49: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安全适用大型高压氧舱的购建初探

李 宁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 ,重庆 400037)

新桥医院为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学科门类齐全,为确保我院医疗救治

的高水平,提高病人的长期生活质量,缓解西南地区高压氧舱严重不足的矛盾,我院已于2000年4月建成YC321100/0.3-26型一体双舱四门式大型多人舱一座,一次可容纳32人进行治疗,该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舱之一,设备配套是国内最先进的,可全自动电脑操舱。该项工程于2000年4月竣工全面启用,使用前经当地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最新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标准检测认可,并顺利通过验收,取得了《医用氧舱使用证》。经过二年的使用,目前高压氧舱运行良好,并推动了学科的全面发展,使该学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初具规模,以高压氧为特色的临床综合治疗模式初步形成。它已成为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综合治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1、立项前全面科学的调查论证,才能确保建舱的高质量,高水平

根据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我院从1995年开始对高压氧项目进行了调查论证,先后派出管理,设备,医学,建筑各方面的专家多次外出调研,考察了全国、全军30多家医院的高压氧舱,对其结构、功能及使用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及对比,并在经劳动部批准取得AR5制造许可证的企业中选择确定生产厂家[1],按照我院需求对厂家提出以下要求:①具备能进行医疗、教学、科研三结合功能;②要求为大型多人舱,常规,急诊均可使用,具备坐卧位;③依据国家最新标准,要求氧舱先进,安全,舒适,配套齐全,操作、维护简便;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以目前国内在用氧舱的各项先进技术为基础,吸取了国内各家氧舱的优点,与厂家联合设计了我院的高压氧舱。如采用一体双舱四门式结构,双舱具有相同的功能,可同时或独立使用,互为过渡舱,配备了用于特殊治疗或抢救重病人使用的急救供氧,负压吸痰,输液吊架,传物筒等,并配有16芯柱的生物导联接线板,可与舱外心电,脑电等设备进行连接,开展监护及医疗科研,操纵台正中部位设置两台10寸彩色电视监视器,可供舱外教学、参观使用。全套设备的主要控制及指标采用微机化管理,以提高使用的精度和安全性。由于采取了微机操作及优化组合设计,全系统设备仅由一人即可安全、可靠、准确的进行操作与控制,具有管理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可靠的综合设备特点。

2、以国家最新氧舱标准为准绳,把安全因素放在首位

医用高压氧舱的生产历史在我国只有30多年[2],94年以前国内接连发生高压空气舱火灾,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给高压氧医学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也说明我国的高压氧舱设计、制造和使用存在一定问题,以往氧舱的国标(GB—12130--89)有一定缺陷[3],我们的设计依据最新的国家标准(GB—12130—95):①强电不进舱内,舱内照明,摄像,空调等强电设施,均设置在舱外功能部位,杜绝了因电器因素在舱内产生火种的事故隐患,且相关功能也相应提高;②舱内装饰均应阻燃,舱内壁、顶部、吸排氧管装饰柜均为金属材料,地板为花岗石,舱内座椅布料、海绵、吸排氧管、油漆均为阻燃材料;③ 除微机操舱系统外,在主控台上仍保留有手动阀门,在紧急或断电情况下,可手动加、减压;④紧急卸压手动阀门的位置在舱门一侧,离主控台<2米,有利于紧急使用;⑤主控台设有主、副舱压力报警器,舱内配置热磁式测氧仪,同时配

装声、光两种信号报警器,用于检测舱内压力及氧浓度;⑥舱内配置高压氮、水灭火器。由于针对以往医用氧舱存在的安全问题而采取了对应配置与改进,消除了隐患,为今后氧舱的安全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高起点学科建设,才是高压氧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

由于高压氧工作的特殊性,医院对组建高压氧科非常重视,主要做法有: 3.1 早期配备,培训高素质专职高压氧医务人员,从医院立项开始,就选定了责任心强,业务知识全面,身体好,有事业心的医疗、护理、工程技术三类人员参与筹建工作,施工前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制造厂家跟班作业,掌握了解氧舱内在结构、设备技术性能,同时派医护人员到同一厂家制造的高压氧舱在用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操舱技术、了解临床治疗方案及适应症等常规工作,上岗前所有人员到国家指定的培训点进行培训,全部取得了高压氧上岗证,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医护人员已熟练掌握了氧舱操作技术,为今后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2制定切实可行的高压氧工作制度及各类人员职责,根据高压氧科的特殊要求,参照兄弟单位的经验,结合我科工作人员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高压氧科工作制度,并从试舱开始就处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重点坚持落实入舱前检查病人的适应症,禁忌症,火种,易燃易爆品,供排氧装置等,入舱后查治疗、陪伴人数,舱内压力,氧浓度及病人的吸氧状况,出舱后检查病人的治疗反应及效果,由于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为高压氧医疗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 3.3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以解放军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文明服务公约对照约束工作人员,要求具备良好的医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水平,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自学为主,重点讲课,外出参观,参加学术活动和短期培训班等方法。努力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做到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 3.4 临床医疗工作按照“三级”配备,实行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三级查房制度,严把病人入舱关,关舱前实行医师、护士、技师和工程师联合查舱、验舱及询问入舱病人,关舱后共同在工作日志中签名。 4、将高压氧医学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安全是高压氧医学事业的生命线,有了安全,才有效益,这是多年来高压氧医学的经验总结,要想保安全,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我院在筹建高压氧舱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报批工作;

我们的具体做法:①高压氧舱立项确定后,我们立即向军队和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立项的可行性申报,经审批发给“医用氧舱设置批准书”;②氧舱制造厂家施工队来院安装设备时,我院立即会同厂家到当地劳动局申报开工手续,并与当地锅炉检验所签定了安装全程监检合同;③氧舱安装调试完毕后,将设备系统所有阀门,计量仪表送计量局检测,并按检测报告进行调校或更换;④ 除氧舱外,所有与之配套的承压设备都向劳动局申报,均取得了压力容器使用证;⑤所有检测指标合格及试舱达标后,,我院邀请当地劳动、卫生、锅炉、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现场技术验收,验收会上制造厂家做了技术报告,锅检所做了检测报告,医院做竣工报告,验收组成员认真听取报告后当场提出质疑,并到现场查验后,验收组全体成员在技术验收报告上签字,劳动部门依据验收报告颁发了“医用氧舱使用证”;⑥ 技术验收后,医院与厂家召开了工程验收会,交验双方就氧舱的售后服务及有关问题充分进行了商讨,双方在工程验收报告上签字后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通过高压氧舱的建设,使我们认识到,只要严格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行管理,才能使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业务水平上一个台阶,就能取得较

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绪中 安全—高压氧医学发展的生命:见中华医学会高压氧治疗的合理方案及其毒副作用的预防研讨会论文汇编.深圳: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1999.225—229

2:高春锦 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学.学苑出版社:1997:2-3

3:高春锦杨捷云:高压氧舱安全隐患的调查.高压氧医学杂志.1994.3(2)111—113

4.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中华医学会.昆明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