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8:56: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 理 心 理 学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定义模式——“人——人——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过面:管理程中的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

动。)、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和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区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联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区别:把人和机器当成一个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把人与人当成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联系: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注: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它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也叫理论背景)

1 / 48

1.心理技术学名称——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03年提出的,而对其进行研究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

“闵斯脱博格”在1912出版《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1>心理技术学的作用: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这些研究已开始涉及管理心理问题,但主要是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问题。<2>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最主要的因素。 2.霍桑实验——代表人物是“梅奥” <1>梅奥提出“人群关系”理论,他被称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

人”。<2>霍桑实验进行四次实验:A:照明实验、B:福利实验、C:群体实验、D:谈话实验(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霍桑实验的作用:(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因为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美国心理学界公认他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管理学家“勒温”;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他提出了著名的公

式:B=F.(P.E)式中:B是行为、P是个人、E是环境、F是函数。 <1>勒温的“场”理论只用于研究“个体行为”,1933年他提出了“群体动力”概念。<2>所谓“群体动力”就是“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要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同情境力场的不相互作用。 “群体动力”理论的作用:“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研究构成了现代组织管理心理学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 4.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1>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的动机理

论”。<2>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类:A:生理;B:安全;C:社交;D: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以学科的面貌出现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8年,美国的“黎维特”的《管理心理学》

出版,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迅速发展表现在: <1>机构扩大人员增加;<2>课题扩大、

深入;<3>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发展;<4>研究方向趋于综合化;<5>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6>管理心理学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作出贡献。 3.近20年来,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已取得下列成就: <1>建立了学术组织与教学的研究;<2>翻译和编写了

一批管理学著作;<3>各学院开设了管理心理学课程;<4>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员;<5>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总体看来,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带有探索性质。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 二、管理心理学方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定义: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

研究方法。优点:使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缺点:只能消极等待有关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得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象的真正原因。观察法的特点: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进行的。分类:<1>依据被观察者所处的情境特点可分为“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2>依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实验法:定义: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

而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控制条件严格,结果精确度高。缺点:表现在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优点:A: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B:研究者操作比较方便;C:研究者可以反复进行验证 分类: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以下条件:A:精巧的实验设计;B:善于使用仪器;C:整理和分析实验材料,从中得出结论。 (3)调查法:定义: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

法和问卷法。 ①谈话法是研究者事先拟定一定的问题同被试者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心理状态的方

2 / 48

法。优点: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资料。缺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谈话法:要注意以下几点:A:目的明确、问题易懂;B:讲究方式、控制进程;C:要求对谈话内容进行记录。③问卷法:问卷法是运用内容明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试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回答来研究被试者心理状态的方法。常用的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三种。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且能够对结果进行数量处理。缺点:所得材料较难进行质量分析,难以把所得结论与被试者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

(4)测验法:定义: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优点:可以在

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能从数量上进行比较。缺点: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目前所使用的测量表不够完善,信度和效度系数低。 (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是对某一个体、团体和组织在较长时间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

为变化的方法。

第四节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工作;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注: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这个阶段又分别由三种理论组成。

1.早期管理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他的贡献是提出“劳动分工学说”。另一位是“大卫.李嘉图”,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的结论是“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这种理论的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整套

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1>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他的贡献是“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2>另一位是艾末生他对于传统经验管理理论,所概括了管理十二原则,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西方管理理论初具雏形的胚胎了。 3.科学管理理论:它的显著的特点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

人物有: <1>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他的贡献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及“有差别的、

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原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即:“技术、商业、财务、

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对于管理活动,他强调了五种职能: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在这五种职能上,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韦伯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他要求用“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把各类成员组织起

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 <4>厄威克他的八项原则是:“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级层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

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5>古利克他的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古典管理理论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 代表作是《国富论》

3 / 48

(1)早期管理理论

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

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发展了劳动与分工

(2)传统管理理论 艾末生: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解决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法约尔:强调了五种职能,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科学管理理论 韦伯:提出组织管理理论 厄威克:八项原则 古利克:七种职能

二、行为科学理论

注:这是管理理论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一时期研究

的内容包括:A:人的本性和需要;B:行为动机;C: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后期,作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者——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在霍桑实

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1>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2>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注: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由感情因素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3>通过对职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

(1)人类需要理论:它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

美国的马斯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先后次序排成:“生理、安全、社交、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 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成果的绩效对职工的价值以及职工

认为该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的程度。 (2)人性管理理论:它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Y理论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和诱发人的

能动性,在目标和动机的支配下努力工作,就能取得成就;主张出现问题时要多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现在企业和劳动组织把职工束缚在“不成熟”阶段,人为抑制职工的

“自我表现”就会伤害人的积极因素,造成劳资双方的对立。解决的办法是:A:建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参与式的领导方式;B:扩大职工的工作范围;C:加重职工的责任;D:依靠工人的自我控制和自觉行动。 (3)群体行为理论:它侧重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1)勒温提出“团体力

学理论”;(2)布雷德福提出“敏感性训练”; (4)领导行为理论:它侧重研究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1)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

体理论”;(2)利克特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3)布莱克、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法”。

4 / 48

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高职工的满意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A.人类需要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X----Y理论

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 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勒温:(非正式组织人人关系)团体

(2)行为科学理论 力学理论

C.群体行为理论 布雷德福:(研究人与人关系)敏感性训练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统

一体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

三、现代管理理论:(这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认为社会各组织由三个要素组成:A:协作的愿意;B:共同的目

标;C:信息的联系; 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3.系统管理学派——这一学派侧重于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以此作为当代经济管理理

论的基点。 5.权变理论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

件随机应变。 6.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伯法”,管理就是运用数学手段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

逻辑的程序,从而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 7.除以上学派外,还有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4)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 (5)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伯法

现代管理理论 (3)系统管理学派: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注: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5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