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0:33: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口头沟通:口头沟通的形式很多,如会谈、电话、会议、广播、对话等等。

(2)书面沟通:书面沟通的形式也很多,例如,通知、文件、通信、布告、报刊、备忘录、书面总结、汇

报等等。 8、按是否使用语言分类:

(1)非语言沟通:它是指使用语言或文字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方式。

(2)语言沟通:它是指通过身体动作、说话的语调或重音、面部表情以及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身体距离

来传递信息。 9、沟通通道的选择各种通道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 第三节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一、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简答)

(一)语义上的障碍;(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三)知觉的选择性障碍; (四)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五)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六)信息过量的影响。 二、改善沟通的方法(简答)

(一)重视双向沟通;(二)重视面对面的沟通;(三)重视利用附加信息的沟通;(四)正确使用语言

文字。 第十章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的一般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及特性 (一)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

人际关系: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

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特性 人际关系的特性:(单选)

1、社会性(是人关系的首要的和根本的特性,是本质属性) 2、情感性 3、复杂性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多选) 1、按性质划分:(1)自然性人际关系(2)社会性人际关系 2、按形式划分:(1)合作型人际关系(2)竞争型人际关系 3、按效果划分:(1)良好的人际关系(2)不好的人际关系

31 / 48

4、按公私关系分:(1)公务关系(2)私人关系

5、按组织形式分:(1)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2)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三、群体成员人际关系的分析 1、群体成员人际关系分析图

这一方法是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创造的。他认为成员相互作用的关键在于彼此的好恶情感。他制作了一种

由群体成员自行填报的调查表。根据填报内容分为“吸引”、“排斥”和“不关心”三类,然后绘制成“群体成员人际关系分析图”。 2、相互影响分析图

这是由贝尔斯于1950年创造的一种分析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方法。 四、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简答)

1、对团结的影响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3、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4、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5、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它的突出特征是:(多选) A. B. C.

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 人与人之间志同道合; 个人与社会利益根本一致;

第二节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简答)

1、相似性和一致性:人们之间在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一致性,是建立和发展友谊关

系最主要、基本的条件(单选)。 2、距离的远近:人们在居住、工作、学习等空间位置上的接近。

3、交往的频率:指人们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来说,人们交往的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

密切关系。 4、性格和气质:这两种因素往往影响人际交往的数量与质量。 5、主观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主观印象尤其是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6、思想品德:最关键的还是个人的世界观与思想觉悟。 7、需求互补

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 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简答)

1、吸引接近规律:(1)外貌吸引(2)言语吸引(3)才华吸引(4)学识吸引(5)名望吸引 2、趋同离异规律:(1)认同现象和趋同倾向(2)认异现象和倾向(3)酬赏性趋同和惩罚性离异

32 / 48

3、互需互酬规律(单选):(1)互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2)互酬是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4、交往深化规律(简答):(1)礼仪交往(2)功利交往(3)感情交往(4)思想交往

5、交互中和规律:人际关系双方,通常并不是完全均等的,而是互有差别,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逐渐

接近,结果呈中和状态。 第四节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 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P245

1、社会测量法2、行为测量法3、参照测量法4、动机测量法5、层次测量法6、相关测量法7、历史测量

法 第五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简答)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简答) 一、感情投资法

感情投资是对人倾注真挚、炽烈的感情,舍得在密切感情方面花本钱、下功夫,以争取人心,更好地发挥

群体成员的积极性。 二、心理吸引法

心理吸引法是创设一种“心理磁力场”,设个吸引的中心,就能吸引群体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深层了解法

人们的交往是由浅入深的。礼仪交往,互相关照;功利交往,促使事情办成;感情交往,建立一定友谊;

思想交往,成为知己。心理动力学认为,深入了解别人,是要经过一定层次的。 四、中和互补法

人们之间互有差别,互有需求,互有补偿,相互接近,逐渐中和,成为好朋友,使群体达到和谐的状态。 五、求同存异法

人们交朋结友,只要政治原则、基本倾向相同,至于个性特点、习惯爱好、生活情趣等有差异,不妨求大

同,存小异,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枝节问题上不苛求于人,同样可以成为好朋友。 六、排难解纷法

朋友之间遇到了困难,在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助他排难解纷,表示同情和支持,最能获得对

方的感激,最容易结成亲密的友谊。 第十一章 领导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领导的一般概述 一、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

领导者.领导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33 / 48

领导心理与行为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管理好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是组织领导一个部门或企业人力.财力.

物力以及调动一切积级因素的关键(单选). 人们对领导这个概念的各种表达P259 1、 2、 3、 4、 5、 6、

哈罗德.孔兹: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他们任务的艺术。 泰瑞: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 杜平:领导即行使权威与决定。

坦宁鲍姆:领导就是在某种情况下,经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成某个目标的影响力。

赖特:领导不凭借特权、组织权力或外在形势而说服和指挥他人。 阿吉里斯:领导即有效的影响。

二、领导的功能(简答)

领导者与组织一样,可分为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两种(单选)

1、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职位、权力与地位,其主要功能是领导职工达成组织目标,具体表

现在: (1)制订和执行组织的计划、政策与方针(2提供情报知识与技巧(3)授权下级分担任务 (4)对职工实行奖惩(5)代表组织对外交涉(6)控制组织内部关系,沟通组织内上下的意见 2、非正式领导者:其主要的功能是满足职工的个别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协助职工解决私人问题(2)倾听职工的意见,安慰职工的情绪(3)协调与仲裁职工间的关系 (4)提供各种资料情报(5)替职工承担某些责任(6)引导职工的思想、信仰及对价值的判断 三、成功领导者的素质与培养(2005简答)

(一)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具有的先天条件与后天品格、能力的综合反映。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简答)

1、品质素质:①政治上要坚强②工作要勤奋③品德要高尚

2、知识素质:①与领导者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②领导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

3、能力素质:①组织能力②社交能力③决策能力④创新能力⑤用人能力:广纳贤士、用人所长、任人唯贤 4、心理素质:①较完善的人格②善于转换角色③外松内紧的防卫心理④富有使命感和同情心 (二)领导者的素质培养与方法(简答)

1.领导者的素质培养:1、吸取新知识2、重视理性3、强调成效4、开发意识 2.领导者的选拔与培训方法

(1)评鉴考核法;(2)情景模拟法;(3)实绩考核法;(4)案例分析法;(5)工作轮换法; (6)座谈访问法;(7)敏感性训练;(8)成就需要法;(9)交往风格类型鉴定法。

34 / 48

第二节领导有效性理论及其运用(案例分析重点)

一、领导有效性的品质理论:指有效领导者要有一定数量的品质与特征:1、传统品质理论2、现代品质理论 传统品质理论:传统品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是生来就具有的,不具备天生领导品质的人,就不能当领

导。 现代品质理论:现代品质理论研究者密切联系管理实践,改进研究方法,从动态的角度深入研究领导者的品质

特征。 二、领导有效性的行为理论 (一)关心人与关心工作的领导行为方向

领导行为方向:即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来探索成功的领导模式。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首先开创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把领导行为特征归纳为“关心人”和“抓工

作组织”两个行为量纲,四种组合,并设计了“领导行为”四分图。之后,密执安大学的管理心理学家也提出了领导行为的两个方面:面向职工,面向生产。 (二)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是管理心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提出的。 布雷克和莫顿在管理方格图的基础上,提出了81种管理方式的类型,其中有5种典型的方式。 (1)(9.1)型管理方式:又可称为“任务型管理”。这种类型的管理者非常关心生产,但不关心人。 (2)(1.9)型管理方式:又可称为“乡村俱乐部型管理”。这种类型的管理者只强调关心人,而不驱使人去

生产。 (3)(1.1)型管理方式:又称“贫乏型管理”。这种类型的管理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人。

(4)(5.5)型管理方式:又称为“中间道路型的管理”。这种类型的管理者既要完成必要的任务,又要保持

必要的士气。 (5)(9.9)型管理方式:又称为“团队式型的管理”。(2006简答)

这种类型的管理者既十分关心生产,又十分关心人的因素,而且并不认为这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 此类领导把人员和生产协调起来,使之一体化.

9.9型管理方式的目标,就是使组织不断地得到改善,以及组织中人的不断发展. (三)PM领导行为类型理论

领导行为的PM类型是将领导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执行任务为主的领导方式,简称为P型;另一类是以维持

群体关系为主的领导方式,简称为M型,取两个英文名词的第一个字母P与M,简称为PM. 领导行为的PM类型可分为四种,PM型(最好)、P型、M型、pm型(最差)。 三、领导有效性的情景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不决定于领导者不变的品质和行为,而是决定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条件三者

的配合关系。

35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