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2:01: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教育学生尊师爱生传统美德。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2.导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
力。
3.导学关键: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导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及字词卡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鼓励、遨游、陪伴、探索”等词语。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鼓励、遨游、陪伴、探索”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标要求】:扫清文字障碍。 【导学核心点】:
1、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导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讲授法及生字词卡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导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 )( )初( )( ) 阅( )( )兼( )( )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兼”:笔画记忆;“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是衣字旁。“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3、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4、把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好好体会句子的感情。 【课标要求】: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导学核心点】: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2、导学方法及教具:朗读法、讲授法及杨梅课件、课文中的插图。 【导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导学反思】: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课标要求: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导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3.导学关键: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字词卡片、作者资料、书籍《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 四、导学安排: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导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欢声笑语、废墟、悲痛、破难不堪”等词语。
3、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标要求】: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欢声笑语、废墟、悲痛、破难不堪”等词语。
【导学核心点】:
1、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欢声笑语、废墟、悲痛、破难不堪”等词语。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字词卡片。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父爱的伟大。
3、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标要求】: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导学核心点】: X|k |B | 1 . c|O |m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及课件、幻灯片。 【导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