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8:50: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导学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内容说明

一、单元导学内容简析

1、第二单元内容由“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三部分组成。 2、本单元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第5-7课是精读课文,第8课是略读课文。第一篇课文是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不同地方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当时各自不同的心情;后三篇以写景为主的课文,共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祖国

河山的神奇而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帮助学生阅读课文;且课后都编排有习题。

二、单元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来理解课文内容。 2、要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感悟自然景观,体会语言文字。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会认23个生字,会写26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三、单元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单元导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单元导学课时:14课时

5古诗三首

一、课标要求:

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畔、御、侯”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江畔独步寻花》和《泊船瓜州》。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按照运用插图和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导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导学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及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时数: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二】、课标要求: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三】、导学目标:

1、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认“畔、御、侯”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 【四】、导学核心点:

1、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标要求: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三、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四、导学核心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五、导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花美 蝶舞 莺啼 愉悦

寒食 泊船瓜洲

无处不飞花 白昼 靠家近——很想还。

寒食 思乡

汉宫传蜡烛 夜晚 离家久——何时还? 【导学反思】

6桂林山水

一、课标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二、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三、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导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导学关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4.导学方法及教具:讲授法、讨论法、儿童春游图片 四、导学安排: 2课时 五、导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学内容: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课标要求: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导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导学核心点

1.会认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儿童春游图片 五、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3.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2课时

一、导学内容:讲读课文内容。 二、课标要求: 1.检查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三、导学目标: 1.检查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3.背诵课文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四、导学核心点

1.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2.导学方法及教具:讨论法、引导法及桂林山水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总起: 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导学反思】:

7走进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