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商,墨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3:55: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年代信息,亦无法找到古波斯的矿料来烧造,即使找到了,那么也是得不偿失了。 3.青铜器的科技鉴定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由于其铸造精美而且年代久远,艺术品价值很高,所以也受到不少收藏者的青睐。但正因为其价值很高,所以赝品也多。由于金属器目前无法进行测年,因此对其鉴定技术也主要是凭借人为经验观察。其实使用科技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辨伪也并非难事。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显微观察来判断真伪,青铜器无论出土品还是传世品表面都有自然生成的锈层,这些锈主要是青铜合金中的铜、锡、铅等元素与环境作用的结果,由于是从本身形成的,所以同基体必有连续的结合,而且铜器生锈一般可以看到明显的分层结构。而人为做锈通常使用的是矿物颜料调和了有机粘结剂或者是化学药品腐蚀器物表面形成的,虽然经过高手的做旧使其表面看来和自然生长的一般无二。然而如果我们将其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两者的差别立刻显现出来,自然生长的锈层立体感强,分层明显,人为的锈则毫无立体感。另外古代的青铜器内部显微结构很多都包含有由于腐蚀和再沉积产生的纯铜晶粒,如果能够取到相对足够大的样品(含有基体,通常需米粒大小)进行显微观察,这一点对于判断其是古代的青铜器也是有利的证据。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测定其成份来进行辨伪,这一点涉及到我国铜器的配比知识。我国青铜时代铜器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铜、锡、铅三种,我国冶炼锌开始于

唐代,大量使用黄铜(铜锌合金)开始于宋朝。铝的冶炼是近代的事情。但是锌和铝在现代的炼铜工业中却代替锡和铅成为主要的合金元素,造伪者通常都是使用现代工业用铜进行熔融铸造,因此当对早期的青铜器(唐以前)进行元素分析时发现大量的锌,我们就可以确定其真假。而当检测时发现铝的含量偏高时,我们就该对其真假表示怀疑。 其实对于青铜器我们也可以得到其产地的信息,这就是铅同位素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铅的四种同位素的组成由于矿山不同而不同,其比值经过冶炼后保持下来,可以作为找寻青铜矿料来源的示踪剂。而古代开发的矿山当是比较少的,一旦建立起来铅同位素数据库,定然对于辨别真伪帮助很大。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研究者发现我国商代的青铜器含有一种叫做高放射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而该种同位素组成再战国以后就几本绝迹了。因此如果检测到这种铅同位素组成,我们就可以肯定这件铜器是至迟东周时期的。而如今如何配置铅同位素组成的技术尚没有人发明出来,造伪根本也就无从谈起了。 最后谈一谈铜器中备受青睐的漆古器物的鉴定。漆古器物因其表面光泽亮滑而受到很多青铜器收藏者的喜爱,因此价格也就比较昂贵。以前人们以为这层漆古是真的刷了一层漆,因此造伪者也多以此种方法来进行造假。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研究了漆古,发现实际上表面透明发亮的层是和基体腐蚀层连接紧密的二氧化锡层,而不是有机

物的漆,因此只需对其进行元素分析就可以确定真假了。当然结合显微结构观察效果更好。 以上简要的介绍了一下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应用的几个基本方面,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泛泛而谈可能比较抽象,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反而可能更容易得到结果。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物真伪的鉴定将会变的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容易。 (本文由文物科技鉴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

篇二:古董鉴定之瓷器的鉴别经验 古董鉴定之瓷器的鉴别经验 玩瓷器已经有六年了,只能算是小学毕业生。现在就分享我六年的鉴别经验。刚开始是在艺粹网上接触的,由于我这个人有自知之明,优点和缺点同时突出,长处是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收藏品定位在汉代、晚清、民国这三个时期,又将品种缩小到越窑清瓷和景德镇粉彩、浅降彩,已便集中自己的财力和精力进行专题欣赏,遇到特征非常明显的其他时期好瓷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出手。 一、不要买没有瑕疵的藏品。 凡年代久远的文物艺术品,由于受技术、工艺、原材料、保管条件、人为因素等诸方面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历史痕迹;一是瓷器的光泽减退,这便是软瑕疵。然而我经常将现代瓷与古瓷放在一起做比较,新器火气大,刺眼,没有历史沧桑感,旧器光泽柔和,民国瓷器也刺眼,但还是有区别的。根据艺粹网上的经验交流,我认为年代越久远,感觉越温韵,说白了就是普通灯泡与节能灯之间的光

感不一样的道理,人为做旧变成亚光;二是瓷器的突出部位的自然磨痕,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为了使用和把玩,只要细心观察,在器物的口、嘴、肚、耳等部位应该有使用的自然痕迹,做旧的划痕不自然;三是部分气泡自然死亡,要用放大镜观察;四是部分古瓷器局部有脱釉、脱彩的现象,人老了也要掉牙,何况是落后的生产力做出来的东西;五是古瓷器存在的硬瑕疵有棕眼、窑粘、串灰、火石红、桔皮釉等等。当然,这些瑕疵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件瓷器上。恰恰是这些瑕疵却印证了古瓷器的特征。二、要玩古器特征明显的瓷器 瓷器鉴定学问很深,但不神秘,作为一般收藏者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特征就行了。把握其中的秘诀,就像你识别小孩、中年人、老年人那么简单。如果想成为鉴赏家就另当别论。就瓷器一些表面特征说下我个人的认识; 1.瓷胎。由于人工淘洗泥胎不干净,往往胎土中含铁量较高,民国初期以前的部分瓷器,因年代久远,在胎釉结合部出现了火石红,即由深至浅向露胎处扩散,深浅颜色过渡自然,为橘黄色或橘红色,在放大镜下呈亮晶体,新瓷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有火石红的绝对到代,但要注意是否接底,老胎新加彩等问题。 2.棕眼。成因是瓷器在入窑时气泡中有水分,现代瓷有烘干技术没有棕眼。棕眼如针尖大小,呈不规则状,内有晶体和污垢。艺粹网提醒读者现在有人在瓷器入窑前用针挑眼,要警惕。 3.气泡。现代瓷气泡小且分部

均匀,清代民国瓷气泡大且分部不均。我认为气泡不能作为鉴定依据,我吃过亏。 4.哈蛎光。成因是返铅现象,一般彩瓷上此特征明显,就是在阳光下呈现五颜六色,像彩虹,只有少数的色彩上有,分布在色彩上或色彩边缘晕散现象,若此光布天盖地就得怀疑了 5.釉面。有玉质感,或感觉很温韵,肉眼看有细点。 6.绘画及题材。看线条是否流畅、随意,有无临摹痕迹;看用料,民国前用矿物质磨成彩料,民国后用化工原料,明显区别在于厚薄和个人感觉;看绘画装饰,行内有一句口头禅,人物画法头大身体短,七拱八翘,点头哈腰,康熙、同治有眼无珠;看题材是否有出处,历史典故;看书法是否有简化字,是否流畅。只要仔细观察,真的好鉴别。 三、多交流沟通 本人身边没有一个玩古玩的朋友,当初去买瓷器,一些卖家笑我是棒陲,端茶递烟,很是客气,是因为我缴纳了一定数额的学费,时间一长也混熟了,人家就不会给假东西,这样就建立了沟通交流地平台,我经常赶鉴定会、古玩交易会、或进入向艺粹网这样的学习认证藏品,现在出手完全凭感觉,基本没有失手,道理很简单;只买自己懂的东西,无意中民国小名家的东西收了不少,事前只感觉东西到代,艺术性强、绘画好就行。所谓官窑、元清花、法郎彩、明斗彩早就被博物馆和高端藏弄走了。我认为收藏定位要结合实际,一般家藏有百十件够了。 篇三:古玩鉴定的目的及方法 古玩鉴定的目的及方法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