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浪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3:10: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虑一个上市公司能否成为目标壳公司,通常可通过下列因素判断、权衡和分析。 第一,股本规模和股价的高低。

股本结构对借壳上市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股本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借壳的成本高低,过大的股本规模有可能导致借壳上市公司因借壳的成本过高而难以完成最终目标。浪莎选择的*ST长控就具有股本规模小的特点,同时,根据2005年的半年度报告,*ST长控虽然拥有总数多为6,502的股东数量,但是其控股股东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有34,671,288 股,“一股独大”,这样一旦谈判成功,获得的控股地位也是坚不可摧的。 股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借壳上市公司的成本高低。对于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壳公司一定比例股份、从而达到对壳公司收购的操作,股价越低,其收购成本自然越小。在其他经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借壳上市的成本越低,越容易成为壳公司。 第二,经营业绩和经营业务。

经营业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的高低。经营业绩比较差,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能力,位于中下游水平的上市公司,往往成为目标壳公司。*ST长控的主营业务为机制纸、水泥纸袋等,主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重复、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就主营业务的经营状况来看,2005年1至6月*ST长控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9.53万元,实现净利润-937.15万元。并且,*ST长控所属宜宾中元造纸有限责任公司因环保治污未达标、需限期整改,以及原材料短缺、公司债务负担沉重、财务费用较高(2005年1-6月财务费用840万元)等因素,于2004年7月26日停产。 经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中元造纸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如下(合并会计报表): 项目 2006年9月30日 2005年 2004年 11718.68 10604.86 17629.45 总资产 净资产 负债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第三,财务结构。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借壳上市交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壳公司财务结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交易能否获得成功。一般来说,财务结构状况好的上市公司不易成为借壳的对象,而财务结构状况过分差的上市公司对于借壳方来说,因为借壳上市之后资产重组的成本过大,所以也不宜成为借壳的对象。财务结构状况一般的上市公司成为目标壳公司的可能性最大。*ST长控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亏损,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实际已连续三年多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06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0,767.17万元,负债总额为96,965.35万元,净资产为-59,198.1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51.47%,处于资不抵债状态。但是,浪莎控股长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壳公司劣质的负面效应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宜宾市国资公司出面代长控支付了众多的债务清偿金,剩余债务在当局的努力之下也全部得到了豁免,由此,*ST长控的资本结构得到了全面的改善,由2005年末亏损4844.6万元变为06年年末盈利893.97万元,当然这里所指的利润主要来自债务

-4715.91 16455.06 1099.37 421.72 -434.89 -521.48 -302.68 -4509.66 15132.45 1663.65 677.46 -2571.10 -266.51 -2522.67 -1859.12 19508.94 1221.70 102.38 -1385.18 -1501.52 -1374.77 中元造纸近三年财务状况 单位:万元

重组后的营业外收入的激增(净增1729.78万元),资产负债率也从654.8513%下降为219.1589%,相关数据见下表。 08年9月 资产负债率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 每股收益 42.04 -47.64 -220.68 1461.25 0.21 07年末 43.92 23.6 28457.12 29889.1 4.22 06年末 219.15 933.41 1729.8 893.97 0.15 05年末 654.85 1975.4 -8 0 -0.798 *ST长控05—08年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第四,产业链关系。

产业链关系也是非上市公司选择壳公司的考虑因素之一。非上市公司会尽量考虑与其有产业链关系的壳公司进行买壳。浪莎在决定买壳上市之后,曾考虑过其他很多的壳公司,最后之所以选择*ST长控,是因为其财务顾问瑞盈投资设计了一个“收购+投资”的方案,即浪莎在宜宾建立一个生产基地,而当地的丝丽雅集团恰恰是浪莎的上游公司,这一举措对双方都有好处。

五、总结

总的来说,浪莎买壳*ST长控在中国买壳上市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成功案例,极具研究和借鉴价值,对想要通过买壳间接上市的公司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一,在进行是否买壳上市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自身的实力和买壳上市的成本。

如果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本身不具备一定实力,没有足够的优质资产和好的投资项目,实施动态重组战略,那么,买壳上市可行性和成功性降大大降低。

买壳上市的成本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每起买壳上市案例的平均成本为6000万元,1998年上升为1亿元。非上市公司应从成本与收益关系角度慎重考察买壳上市的必要性。

第二,在选择壳资源时,要注意考察其股本规模和股价的高低、经营业绩和财务结构。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壳公司的情况,充分考虑产业链关系,做出最有的壳资源选择。

第三,在对壳资源注资时,对所注入资产的选择要进行慎重考虑。综合考虑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上市风险,对壳公司进行有选择注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买壳上市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