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学]科技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36: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清教新观念的作用二 革新 社会前提

?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的社会前提。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大发展的产物。具体体现: ?圈地运动,消灭小农经济,农业资本主义化 ?后果1:失地农民,工业的廉价/自由劳动力 ?后果2:庄园经济-农场经济,工业原料基地

?后果3:小农经济-商品经济,消费市场扩大一 背景 二 工作机的革新

标 志:蒸汽机(动力机)发明 导火线:工作机革新和机械化 1、棉纺织工作机的革新 2、棉纺织业工作机机械化 3、其他行业工作机机械化 三 蒸汽机的发明

1、最早为了解决矿井排水 2、是一项国际性发明

巴 本 活塞蒸汽机(1690) 塞维利 矿井抽水机(1698) 纽可门 空气蒸汽机(1705)

瓦特 万能动力机(1765、1781) 蒸汽动力革命对科学的推动 1. 提供新课题\\新材料\\新设备 2. 促使科学方法发生根本转变 *提高热机效率与热力学

*采矿.冶金与地质学.古生物学 *纺织业与植物科技.动物科技 *地质.古生物.生物学与进化论 热力学的产生和发展 1、16-18世纪缓慢发展 * 确立了三种温标

* 热学“工作假说”:热质说 * 打破热质说的两个实验

伦福特(美/1798)钻炮弹的实验

戴 维 (英/1799)真空中摩擦冰的实验 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确立

* 前者是后者的特殊形式,随之确立 1)卡诺最早表述能量守恒原理 2)真正确立 - 国际性发现

迈尔/焦耳/格罗夫/柯尔丁…… 3)第一定律:热功转化及量值

⊿U=A+Q(作功=吸入热/耗内能) 3、热力学第二定律

* 研究热机效率中发现

1、卡诺原理:为第二定律奠基

2、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分别表述而确立 无外界作用情况下,热总是从高温 体流向低温体,封闭系统内这个过程是 不可逆的,最终达到热平衡(熵增原理)。 第三节 蒸汽动力革命的思考 1. 蒸汽动力革命的社会影响 2.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动力 3. 技术发展的连锁反应

4. 科学和技术互作关系的确立 第六章 思考题

* 蒸汽动力革命的标志及其科学意义。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如何理解蒸汽动力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前期与后期的分界线标志。

近代科学的后期发展和特点

1.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2.地质学: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3.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化学:元素周期律/人工合成尿素 5.生物学:细胞学说/物种进化论 6.近代自然科学后期的发展特点 第七章 近代化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近代化学的确立 第二节 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第三节 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四节 有机化学的崛起 第一节 近代化学的确立 一、炼金术的衰落 1、中国的炼丹术

2、西方的炼金术 亚里士多德原性说示意图 3、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兴起

4、科学化学从炼金术中脱胎出来 二、波义成就 亚里士多德原性说示意图

热 干

气 土 湿 冷 水 二、波义耳及其化学成就

彻底批判炼金术,确立科学化学 1、确立科学化学的思想基础 2、为化学元素作出科学定义 3、把实验方法引进化学研究 4、波义耳定律和燃烧实验 三、燃烧理论的革命

研究燃烧:17-18世纪的中心课题 1、施塔尔提出燃素说

认为可燃物中含有一种特殊 物质—燃素,燃素越多,燃烧越旺。 燃烧的过程,是失掉燃素变成灰烬 的过程。指导化学研究一百年之久。 2、气体化学的进展与燃素说

(1)17世纪中叶,空气仍被视为“气元素” (2)18世纪各种气体相继发现: 1754年,布拉克发现 CO2 1766年,卡文迪许发现 H2

1773舍勒/1774普利斯特列:O2

(3)实验化学家们未认识新发现的意义 3、拉瓦锡完成第一次化学革命

非化学专业、门外汉的业余研究

(1)考察气体化学,认识到定量的重要性 (2)定量研究中测出燃烧产物增重 (3)不满意“火粒子”说和“负重说” (4)实验发现:燃烧=可燃物+空气 (5)受普利斯特列启发,确立氧化学说 4、拉瓦锡与普利斯特列

普利斯特列 拉瓦锡

政治思想上激进 政治上背离人民 科学上保守 科学上革命 实验发现 实验验证 失燃素空气 成酸的元素 支持燃素说 确立氧化说 固守到老死 狱中著书立说 拉瓦锡与卡文迪许

氧化说:H2的燃烧产物应增重

卡文迪许:测定了 H2和O2 成水的比例,

用燃素说进行了解释:水是元素,二气 含水,不是生成水,而是水的重新分配。 拉瓦锡: 重复了他们的实验,认为:

水是 H2 燃烧的产物。 拉瓦锡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1、强调实验是认识的基础 2、重视理论思维

3、“以量求质”的研究方法

当时化学方法:定性 定量

拉瓦锡:以此为基础,定量 定质 第二节 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一、《化学纲要》与质量守恒 *波义耳之后的无意识应用 卡文迪许 / 舍勒 / 普利斯特列 *拉瓦锡《纲要》中第一次确立

*俄国-罗蒙诺索夫第一次表达 ?! 第二节 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二、化学计量定律的发现

*当量定律:卡文迪许/李希特(1791) *定比定律的发现和争论 普鲁斯(1799)提出

贝托雷:引发了3年的学术论争 *倍比定律:道尔顿(1803) 第二节 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三、道尔顿的原子论及其局限 *自学成才

*1808《化学哲学新体系》提出 *近代化学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两个缺陷:原子是宇宙之砖

“分子”是复杂原子 第二节 科学原子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