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9 8:47: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普通中学。普通中学也称主要学校,是出国民学校高级班发展而来,通常包括五~九年级,只有少数地区设有。普通中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德语、数学、外语、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地理和政治)、劳动课(包括技术、经济和家政)、音乐、艺术和纺织品艺术加工、体育、宗教课。 (3)实科中学。实科中学是1964年《汉堡协定》签订之后才在联邦范围内正式使用的,在此之前被称为“中间学校”,它的地位介于普通中学和完全中学之间,是初级中学的一种类型。实科中学的任务是,教授接近实际的和比较现代的基础知识,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使其毕业生能够在工商业、行政管理和社会部门承担起中级管理人员的职务。因此,其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生物、物理、化学、历史和地理以及现代外语等专业课程。

(4)完全中学。完全中学就是传统的文科中学。它在大多数州是一种包括定向阶段之上第七至第十三学级的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原先是为少数上层家庭子女升大学作准备的尖子学校。完全中学强调严格的学术教育,教育质量较高,尤其突出外语教学,每个完全中学毕业生至少掌握两门外语。

(5)综合中学。综合中学是德国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把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这三类中学综合在一起,兼有各类中学的教育使命。综合中学从组织结构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一体化综合中学,一种叫做合作式综合中学。

联邦德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它包括:基础教育,即3~6岁儿童接受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即由包括1~4年级的基础学校实施的小学教育(柏林例外,小学学制为6年);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在小学毕业时,或者至迟到第六年级定向阶段结束时,学生主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特长、爱好以及学校和家长的意见,分流到三类不同的中学,即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的第一阶段。还有一种综合上述三类学校的综合中学;中学第二阶段,即完全中学和综合中学的第十一至十三年级,通过考试而获得中学毕业证书II的学生就有资格上高等学校;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职业培训,还有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各种不同的技术人才;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各种高等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满足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和职业的成年人参加继续教育的需要。这几个部分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形式灵活,途径多样,构成一个发达而完备的教育系统。

中等教育分为三种学校:5年制的国民中学(该校毕业生没有直接申请升大学的资格)、6年制的实科中学(毕业生可直接参加工作,但不能直接升大学学习)、9年制的完全中学(被看作是升大学的准备学习,吸收的学生须经过严格选拔,收费昂贵,所以小学毕业后升入此类中学的人数比较少,一般不超过30%)。高校录取新生,是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或与之有同等价值的文凭为依据,持证者自由选择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

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了这种制度。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

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 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 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

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

随后人们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结构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在1973年时便产生了第一个“教育计划Bilsungsgesamtplan”,主要致力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扩大发展,然而这个计划的许多目标都尚未达成,因此德国直至今日都还持续进行教育改革的脚步。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其自己的教育系统(参见:东德教育),整个共和国的教育系统基本上是标准化的,这个系统在1990年代初期被废除,不过在德东各州仍有一些影响力。 教育体系结构

德国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份: ?基础教育层级Primarstufe:

教育体制开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独立的 Orientierungsstufe。

?第二级初阶Sekundarbereich I:

在结束小学阶段後进入此层级,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 ?第二级进阶Sekundarbereich II:

衔接文理中学第二级初阶的学生以及职业教育再深化的教学内容。 ?第三级高等教育 Tertiärbereich: 分为传统大学、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等形态。 ?衍生教育Quartärbereich:

含括现行学校教育体制以外的教育范筹,以及非制式规定的、私人性的、职业 性的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层级Primarstufe

德国基础教育层级的学校为小学Grundschule,凡是在当年六月30日前满七岁的儿童皆须进入小学就读,此为义务性教育不可拒绝。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措施。 在大部份的邦里,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与勃兰登堡为六年。

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Leistungsdruck,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所以对于需要学习能力或学习成效较差的学生则是采取加强措施而不是留级制度。除此之外,针对国小的课程也有些新的改革,例如在外语课程上也实用许多;而且在教学方法上则是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的实践,而非专业性的知识授予,例如像是自我自由工作、主题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另外,小学的课程型态也反映出现今的社会现况的改变,例如:全面性的半天课程、跨年级的课程,以及班级中学生程度的异质性等…。 第二级初阶Sekundarbereich I

第二级初阶也可称为“中级”,主要有几个分类: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初阶Sekundarbereich I des Gymnasium,还有综合中学Gesamtschule。 其毕业学位为综合中学毕业证书Hauptschulabschluss,或是中级文凭mittleren Reife,而这也是文理中学进阶的必要条件之一。 1)职业预校Hauptschule

职业预校起初是由国民学校进阶级Volksschuloberstufe,而从1964年更改为此名。 其发展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并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的面向。虽然原先强调的是在职业上的实用价值,然而却产生许多问题与批评,例如: 在职业预校中只有少部的学生有实际上学,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有着较弱势的社会背景,或是德语并非其母语等严重的问题。 以学生人数比而言,在乡村中,职业预校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像在Bayern邦与Baden-Württemberg邦的学生就占了30%;为因应这样的情况,教育委员会Kultusministerkonferenz决议,开放实科中学与职业预校的转学制度,以强化职业预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实科中学Realschule

实科中学是仿效普鲁士的中学而建立,因应较高等的职业教育需求而生,而且实科中学也一直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典范,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其学生的来源背景主要是社会的中产阶级,其成功因素是奠基在两方面: 一方面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重视德国转形成第三级产业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由此毕业的学生可获得中级文凭,并具有许多选择发展的可能: 可以选择较高等的职业发展;也可以继续升学,例如进入职业导向的文理中学,因而往高等教育体制迈进。 所以实科中学在德国为教育体制中发展较成功的学校类型。 3) 文理中学Gymnasium

在1955年的Düsseldorfe Abkommen条约中规定,凡是走向普通高级中学导向 者,皆称为“文理中学Gymnasium”, Gymnasium此字的概念是缘由于希腊时代运动、辩论的场所,引申为所有哲人的聚集之处。因此此类型中学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背景,过去主要以古老语言或是非职业性教育内容为主题,但至1990年以后,愈来愈多的学生在第二级初阶的选择上,走向文理中学,因为这是一条最容易获得高中毕业考Abitur通过文凭的路,并且可以直接进入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类型,不论是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学院或是大学。 4) 综合中学Gesamtschule

综合中学是以\机会平等”为其创办基础,希望所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会只因某些科目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更佳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依据个人的偏好与兴趣考量来发展,不会如社会淘汰的机制一样,因为弱势而失去更好的发展。 但是反对者却从实际层面来进行批评: 过多的学校类别在工业国家中是十分罕见的;另一方面,综合中学生的竞争力也受到挑战。 综合中学主要分为两类: 整合性综合中学integrierten Gesamtschulen,在这里学生完全整合,没有成绩分组;另外一类则是也就是协和性中学kooperativen Gesamtschulen,在这类学校哩,学生在部分科目中,必须依据成绩分组上课。

第二级进阶Sekundarbereich II

第二级进阶也可称为“高级Obe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 以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也因应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想要接受职业教育的训练,所以有许多职业领域的学科也逐渐移转至高等教育的范畴中。 1) 文理中学高年级

从第11年级开始进入文理中学的高年级阶段,依据各邦的规定不同为2至3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学生可以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文理高中与综合高中的高年级均具有相同的资格条件进行高中的毕业考。除此之外,因为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选择进入职场工作或是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所以许多文理高中也针对新兴职业或热门工作需求的重点科目进行发展,以缩短在校学习的年限,并将原先的教学方法做更新,来因应学生意愿与社会需求的新趋势。 2) 职业学校

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同新的发展,而德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到18岁,因此为了符合工作领域上的各项专业以及强制学习年龄的要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学校,例如:职业学校Berufsschule、职业专门学校Berufsfachschule、专科学校Fachschule等...各种职业学校的类型。

除此之外,文理高中也因应社会工作需求,提供各种相关于职业的重点科目培养,如:以科技教育为主轴的高中Technisches Gymnasium、以经济领域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还有高级专业学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毕业的高中生具有领取高中毕业文凭Hochschulreife的资格。 第三级高等教育Tertiärbereich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大概含括了340所高等学校Hochschulen,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约有160所的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以及艺术学院,每年约有3/4的大学生都是集中在这里学习;其余的学生则分属于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职业技术学校Berufsakademien,等相关领域。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人才,对于新知识与学术研究的创造与发展,现今德国约有190万人在大学就读,预计到2011年将会成长至220至240万人。 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门槛主要是高中毕业考Abitur,而依据各学系的要求,所应具备的条件也有所差异;而攻读学位也必须依照学习的发展与考试制度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