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0:30: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走进含氯消毒剂”教学设计
以84消毒液性质探究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次氯酸强的氧化性(杀菌消毒、漂白作用)及次氯酸盐产品杀菌消毒、漂白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含氯消毒剂性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和由现象探求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
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和次氯酸性质的基础上,以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为例来学习次氯酸盐的性质,这对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学情分析
知识分析: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性质、次氯酸的性质等,这些内容对含氯消毒剂组成和性质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撑作用。
能力分析:新课程下的初三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他们对一些化学现象兴趣浓厚,并且具有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等,这些都为更好地学习含氯消毒液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84消毒液的性质
难点:84消毒液的杀菌消毒、漂白原理 4.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1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任务或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本节课的基本思想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自学求知,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科学方法掌握和情感培养上。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辩证的观念。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初识84消毒液:观察84消毒液的颜色、状态和气味,对84消毒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解读84消毒液:通过84消毒液产品说明书上的部分内容,与同学们一起研读84消毒液产品标签,归纳从中得到有关84消毒液性质的一些信息。
3.探究84消毒液:
大胆预测性质:根据84消毒液产品说明书上的部分内容,学生进行讨论,大胆预测84消毒液可能具有的性质。
设计实验验证:学生相互讨论、沟通,运用常见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84消毒液性质的预测,从而归纳出84消毒液的典型性质。
4.使用84消毒液: 84消毒液作用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归纳
五、教学准备:84消毒液、洁厕灵、消毒片、漂渍液、蒸馏水、酚酞试液、淀粉KI试纸、KI溶液、FeSO4溶液、红纸、点滴板、胶头滴管、试管若干。
六、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围绕课题 产生疑问 展示材料 预测性质
实施方案 记录现象 交流方案 形成共识 沟通交流 形成方案 2
分析现象 七、教学过程设计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请同学们看这几张图片,我们一起进入今天聆听、观引导学生主题的讨论。 看,进入情境。 关注社会生同学们都经历了2003年的SARS病毒,2005年的禽 活现实问题。流感病毒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中禽流感 使课题内容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强抵抗力的病 具有现实性、毒。有一类消毒剂即含氯消毒剂就可以将病毒杀灭。 应用性。 【投影图片】这是几种市场上销售的含氯消毒剂,大家最 熟悉的莫过于84消毒液。老师这儿有一瓶84消毒液,同 学们面前也有一定量的84消毒液。请同学们大胆说出关畅谈自己以学生为于84消毒液,你们想了解或知道些什么? 想知道的关于主题,围绕学【板书】走进含氯消毒剂 84消毒液的知生的问题展84消毒液 识。 开讨论。 【环节一】初始84消毒液 【板书】一、初识84消毒液 浅黄绿色 刺激性气味 【活动】请同学们取3滴管84消毒液于一支试管中,观观察84消毒从基本的察颜色,并闻气味。 液的颜色、状物理性质学【环节二】解读84消毒液 态和气味。 习入手,符合【投影】 学生的认知84消毒液标签上的部分说明 过程。 ? 本品为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NaClO ? 原液勿接触衣物,对带色衣物易脱色 ? 勿用40℃以上的热水稀释原液 从实际中 的84消毒液? 宜贮存在避光阴凉处 学生讨论、标签解读入交流、沟通,手,能让学生? 保质期: 形成共识。 自如地进入 与生活紧密 有效期为3个月;第四至十二个月,每延长一个 结合的问题 情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