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0:51: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单元二 学前儿童社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理论学时2课时 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性的心理结构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教案目标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 3.素质目标:尊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愿意成为儿童社会学习的正面榜样。 教案重点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案难点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教案方法 情境教案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案准备 教案课件 主要教材 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 参考资料 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教案方法时教案过程 教案基本步骤与内容 间分配 Ⅰ问题情境【情境分析】 情境教案法 (导学) 5分钟 情境:小乖乖成长记 2006年6月16 日:下午两点,伴随一阵哭声,小乖乖从孕育她的宫殿 里来到了这个世界…… 2006年6月18日:今天小乖乖睡觉的时候,很明显地笑过…… 2008年4月12日:妈妈下班回家,小乖乖看见妈妈非常开心,呵呵笑 着奔向妈妈…… 2009年9月10日:今天是妈妈送小乖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小乖乖不 愿意离开妈妈,她哭得很伤心的样子真让人难受…… 2011年6月1日:幼儿园举办庆“六?一”演出,小乖乖和小朋友们手拉手 唱歌跳舞,非常开心…… 2.问题: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意义是不同的,其中蕴涵着儿童 Ⅱ学习知识 3.小结:社会性的产生与发展(生理性的哭与笑发展到社会性的哭与笑)。那么,儿童讲授法 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元二10分钟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性的结构 【图示讲解】 从构成成分上看,社会性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技 能。社会性认知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 (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认知。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 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情感体验。社会性 1 / 5

课 题 课 时 行为技能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中,学习并掌握的利于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技能。 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性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社会交往意识、社会环境意识、社会规范意识、社会文化意识等五个部分。如图所示,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规范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在这四种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形成上述五种意识,而这五种意识会随着个体与社会生活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逐渐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讲述特点】 (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 【举例讲述】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认知:由主客不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代词“我”的使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其认知有外在化的特点。 ? 例如:“宝宝的”——“我的”;长相——优缺点 ? 自我评价: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与外在性。 ? 例如:“我是个好孩子,老师说的” ? 自我控制: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 例如:食物、玩具……根据兴趣、需要或爱好 (2)学前儿童对他人认知的发展 ? 对他人外形认知:2岁以后, 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准确地使用“你”、“他”这两个人称代词时,标志幼儿已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 ? 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能常通过行为特征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与推断他人在集体中的地位。 (3)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和社会环境认知的发展 ? 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 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在游戏和行为中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他们首先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 ? 例如:家庭——幼儿园——社区 (二)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 【讲读特点与内容】 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 (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 (2)容易受感染 (3)具有冲动性 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 (1)情绪的社会化 ? 情绪的表达与调节:开始儿童是为了逃避惩罚和得到他人的认同而开始遵守情绪表达规则,随着情绪表达的逐渐社会化,幼儿逐步发展出遵守情绪表达规则的能力,并尽可能表现出积极情绪。 ? 通过观察成人控制自己的感情,学前儿童学会了调节情绪的策略。成人与儿童间的积极交谈能为孩子调节情绪提供技巧与策略上的帮助。 2 / 5 讲授法 3分钟 讲授法 6分钟 讲授法 8分钟 ? ? ? ? ? ? ? 情绪的理解与回应:婴儿早期孩子能通过一个完全自动的情绪传染而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丰富,孩子探求他人表情含义的能力开始出现,并逐步能对成人情绪作出回应。随语言发展,儿童能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移情反应。 (2) 依恋的发展 (3) 道德情感发展 共情:由普遍性共情___自我中心共情___对他人感情的共情____对他人的生活情境产生共情 羞愧感:小班和中班儿童的羞愧感是由于成人对其行为的态度而产生,他们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而大班儿童开始受到集体舆论的影响,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内疚感:儿童内疚感的发展经历着一个从模糊到深刻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结合研究讲述】 助人与分享: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儿童的利他规范是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 合作: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安慰与保护:儿童早期就会对他人悲伤情感作出关注反应,并逐步发展出复杂的亲社会性干预意图与行为。 三、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因素 【结合研究讲述】 (一)遗传素质 幼儿个体差异性首先就是遗传素质的差异性。遗传素质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提供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物本能。二是生理特征。三是气质类型。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影响,既表现在通过身体机能成熟而为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提供身体活动能力方面的支持上,也体现在通过神经系统发育而提供智能方面的支持上。尤其是婴幼儿大脑皮层、突触密度、神经纤维髓鞘化等方面的发育都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方面的发展,如注意、思维、语言等等,而这些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充分说明了成熟在个体发展方面的作用,教育和训练应当在儿童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开展,才更容易成功,幼儿社会教育也是如此。虽然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技能都在随着成长而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技能还是较弱,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容易引起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所以,家长和老师不可以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集中注意于乏味而单调的课业上。 (三)认知水平 【结合经验讲述】 认知水平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和处理社会性信息的能力会受到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因为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属于认知,具有认知的普遍规律和特点;二是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对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四)能动性 【结合事例讲述】 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个体的能动性,既体现在个体通过本能活动从环境中寻求食物与保护而适应生活,也包括通过发挥后天习得的主观能动性与环境相互作用而适应社会生活。就个体能动性的作用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事例:5、6岁的幼儿为了得到成人的表扬,而有意识地控制或调整自己的行3 / 5 讲授法 2分钟 讲授法 5分钟 讲授法 4分钟 讲授法 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