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2-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2:0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模块2-作业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数学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第三节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率是在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用同一主题图解决不同问题而概括总结出来。虽然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的规律,但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用运算定律能进行简便运算,使计算更准确,更快捷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 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计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基本能做到准确,但快捷对他们而言还很难,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强,概括能力还基于一定具体事例,将抽象的事物变成具体的,从具体中概括出数学定律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而不是增加学生的计算负担,从而达到运算准确、快捷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一、创设情境,明确意义 初涉乘法分配律,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是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因此,教学时首先要创设情境。通过这样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的教学,学生能够在理解公式意义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通过对比,强化认识 在乘法分配律学习运用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不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却误当乘法分配律运用的错误。如在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时,有些学生把分配律简单地理解为两积求和,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有一个相同的因数。 三、顺逆并进,训练思维 “运算律”这一单元用字母揭示“(a+b)×c=a×c+b×c”,可在授课后的练习中有些学生钻牛角尖,在他们心中似乎只承认(a+b)×c=a×c+b×c,而对a×c+b×c=(a+b) ×c这种形式表示陌生或否认。为此,我重新剖析了等号的含义,将字母表示式写成a×c+b×c=(a+b) ×c,并用文字加以叙述,此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弄懂,我又设计了三种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数字式:41×65+41×35,101×68; 混合式:(21+m)×n,a×52+48×a; 字母式:b×(x+a),b×x+b×a。 这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不同的题目,在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认识,加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和简练,为字母表示数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变化条件,强化感知 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有目的、有程序地观察,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我选取下面两道题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在解题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感知,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解题能力,同时攻克难关后的愉悦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拓展思路,发散思维 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加工和提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加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内涵与外延更深刻理解的同时,使学生觉得数学奥妙无穷,从而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