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地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皮亚杰认为之力结果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也可以说是,将知识形像化,成为一个概念模型。

皮亚杰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儿童其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个体靠感觉和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思维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刻板性、不合逻辑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因而可进行逻辑推理,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能再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是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首先,皮亚杰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呈现给学生充满刺激的环境,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其次,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教育中要了解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设计教

学,如果忽视学生的成长状态,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挫折。再则,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同样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后,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儿童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会激发儿童进行思考,因为同伴间地位平等,儿童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试图通过比较、权衡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常扮演权威的角色,儿童会养成被动接受“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

然而它也是颇富争议的,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局限在如下两个方面: (1)没有对人类认知过程如何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

(2)缺少积极的教育意义。皮亚杰主要研究给予儿童在自然情境中的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进行的认知活动过程,不主张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

与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的观点相反,维果斯基认为,发展和教学相互影响,甚至教学要先于发展。显然,维果斯基更强调教学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教学如何促进发展呢?基于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理论,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支架(teachingscaffolding)。

在操作上,教学支架应该考虑学生的需要:当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时,教师就进一步提供“支架”;当学生需要较少的帮助时,教师就撤消“支架”,以便学生能独自完成任务。从功能发挥角度来说,教学支架扩展了学习范围,使学习者能完成一些在其他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上,支架式教学一般采取的方式有: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割成许多便于掌握的片段,向学生演示要掌握

的技能,提供有提示的练习,在学生准备好之后让他们自己活动等。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有效的教学支架必须是灵活的,必须适应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支架式教学强调营造合作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相互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或合作性学习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儿童跨越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儿童认知的成长与发展,此外,维果斯基的认知理论还注重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中介作用,即学生逐渐内化成人的自我指导性言语,由此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教师教授或演示一些自我监控和自我指导的规则,而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或实践,就逐渐学会问自己:“现在应该干什么?我们在语文课之后要做什么?语文课中有没有一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内容,或者是否需要收集一些材料,为下节课作准备?” 维果斯基的教育观

维果斯基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是其他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维果斯基强调人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的。从这一原理出发,维果斯基的“教学”概念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教学,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而狭义的教学则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系统的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的发展。 (二)强调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主导性,决定性、超前性的作用。维果斯基首先肯定了教学(典型的外部社会环境形式)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肯定了“教学是儿童后天的、历史的特征之发展过程中内在必需和普遍的因素。 (三)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 二、维果斯基社会——历史文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维果斯基是苏俄心理科学的奠基者,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由此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和教师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正确认识幼儿园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的思想自产生起就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理论精髓是教学应当为儿童发展服务。 1.摒弃“教学等同于发展”的错误观念

在当前幼儿园实践中,由于受到生成课程理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往往将课程应具有的弹性理解为不要事先备课,只看儿童当时的兴趣如何,然后据此设计和组织教学即可,生成课程的理念并没有错,问题是生成的前提是有计划,否则就无所谓生成,教学不过是教师随意、仓促、草率的安排而已。教师作为更有能力者也就不会有机会展示其具有的更高智能,儿童无从模仿和学习,只能在现有水平重复而已。

2.幼儿园教学应根据儿童自己的内在规律促进儿童发展

这个大纲应该按照能引导儿童达到一定目的的体系来编制,而且每年要在沿着向目的迈进的道路跨出一定的步伐。 3.幼儿园教学应该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教学应当定位于儿童现有心智发展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应当是凭借儿童现有的发展创造出新的心智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正是有待发展的处于未完

成状态的心智才最敏感的接受教学活动的影响。

4.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应重视师幼互动的方式和同伴交往

这是一个相互建构的过程,儿童在其中建构着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新认识,教师则在其中建构着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新感悟。为此,要求教师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考虑儿童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困难与需要的适宜帮助是无论如何都不过分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重视师幼互动的方式。 5.幼儿园教学应该鼓励儿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维果斯基提出了“教学最佳期”。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教学最佳期”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中介的帮助使儿童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使教师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引导、帮助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高的发展。 (三)理性评估幼儿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我们正确的评估儿童的发展带来了方法论上的革新。

1.幼儿并不总是以最高能力水平进行反应的 2.正确教养有缺陷幼儿

(四)重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在游戏中,幼儿总是表现出超越他的一般年龄,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包含了下一阶段的可能性,并为幼儿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综上,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伴随着人们对其理论的重视和挖掘,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更加深刻与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