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4:51: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8气象学习题(有答案)-4
六、综合论述题:;1.分析我省一年四季所出现的主要农业天气;答:春季的主要农业天气是寒潮、霜冻、倒春寒和春季;2.试述副高脊线位置的季节变化与我国东部雨带的关;3.试述霜冻的种类及其成因,并说明可能采取的防御;答:霜冻有三种类型,平流霜冻:因寒潮或较强冷空;气平流入侵而出现的霜冻;1.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各季的天;2.锋面附近为何常为大风,阴
六、综合论述题:
1. 分析我省一年四季所出现的主要农业天气。
答:春季的主要农业天气是寒潮、霜冻、倒春寒和春季连阴雨。我省一年中寒潮以初春最多,主要特点是大风、降温可使小麦、油菜、果树等遭受冻害。霜冻常与寒潮相伴,小麦拔节后再遇霜冻则危害较重。入春以后,若前期气温偏暖,越冬小麦较早拔节,油菜提前抽苔,抵抗低温能力减弱,这时若出现倒春寒,危害很大,同时春播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苗期也怕冻。我省的春季连阴雨多为低温阴雨,多出现在寒潮冷空气活动后期。低温阴雨过长影响到棉花、水稻的播种,因此春季需利用天气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夏季的农业天气主要是初夏梅雨和盛夏伏旱。梅雨是6月上旬至7月上旬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
大型降水过程,梅雨期间,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云多,日照少,风小。由于此时正值作物生长旺盛时期,需水较多,梅雨带来的较多雨水对农业生产有好处。但梅雨量的多少,入梅、出梅时间等年际间变化很大,有时会出现大范围的水涝和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梅雨结束后,伏旱开始。伏旱时期高温酷署、干旱少雨、并常出现南洋风,危害早稻、中稻并使之减产。秋季的农业天气主要是秋旱与寒露风。秋旱是由于入秋后地面为冷高压,高空仍为副热带高压,天气晴朗少雨,持续秋高气爽天气阶段。它虽然有利于棉花、晚稻的后期生长,但对小麦、油菜播种不利。在后季稻抽穗开花时期,也常遇寒露风,使晚稻的空壳率、秕粒增多。少数年份我省也有秋风秋雨现象,影响棉花的收获。冬季主要是寒潮和霜冻,对作物影响较小,主要是强寒潮带来的低温冻害对亚热带果树,尤其是对柑桔有一定影响。
2. 试述副高脊线位置的季节变化与我国东部雨带的关系。 答:我国东部雨带位置与副高脊线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冬季,副高偏东、偏南、脊线位于15°N附近,雨带在南海、南亚一带。春季,脊线缓慢移至20°N附近,雨带中心在南岭,华南雨季开始。6月上旬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至25°N附近,雨带移至江淮流域,这里梅雨开始。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至30°N附近,江淮梅雨结束,出现伏旱天气,雨带中心移至黄淮流域。7月底8月初,脊线第三次北跳稳定在35°N,华北,东北雨季开始,并持续到8月底。9月上旬脊线开始第一次南撤至25°N附近,华西和长江下游出现秋风秋雨,华中出现秋高气爽天气。10月上旬第二次南撤至20°N以南,全国雨季随之基本结束。
3. 试述霜冻的种类及其成因,并说明可能采取的防御措施 答:霜冻有三种类型,平流霜冻:因寒潮或较强冷空
气平流入侵而出现的霜冻。辐射霜冻:因冷季夜间或凌晨地面和植物表面辐射冷却作用而出现的霜冻。混合霜冻:是在冷空气平流入侵和辐射冷却双重作用下的霜冻。可能采取的防御措施:①农业技术措施,从霜冻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用诸如选育抗冻品种,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种植比例,调整播种期和移栽期,避开冻害,增施磷钾肥提高抗冻能力等。②物理化学措施,人工施放烟幕,以减弱地面有效辐射;露天加温,即人工直接对近地气层加热;人工喷雾法,即向大气中喷水,利用水的热容量大等性质延缓降温;此外通过灌水或覆盖等措施均可起到防冻害作用。 复习思考题
1. 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各季的天气有什么影响?
2. 锋面附近为何常为大风,阴雨天气? 3. 锋如何分类?各类锋的天气有什么异同点?
4. 气旋和反气旋中的气流有何不同?为何形成截然不同的天气? 5. 太平洋副高内部和周围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 试解释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7. 如何划分槽(脊)的前后?槽(脊)前后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8. 何谓切变线?其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9. 简述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源地和路径。
10. 何谓寒潮?它对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11. 霜冻如何分类?如何防御?
12. 中国东部大雨带是如何形成的?其活动有什么规律? 13. 简述春季连阴雨的形成原因。
14. 何谓梅雨?它是如何形成的?梅雨锋和一般天气学上的锋有何异同点?
15. 干旱是如何形成的?长江流域的伏旱和秋旱的成因是什么? 16. 产生暴雨的条件是什么?
17. 台风内的气流是什么样的?从台风中心向外围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18. 解释名词: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槽脊切变线西南涡天气天气系统寒潮霜冻梅雨 一、名词解释:
1. 气候:是指一地多年时期内的大气统计状况。大气统计状况是用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示。
2. 气候相似:是德国学者马依尔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出的学说,即将植物从一地区移植到另一地区,需要严格遵守地区之间的气候相似。
3. 天文四季:是根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的位置而划分的四季。如农历以“四立”为四季之始,“两分两至”为四季之中。阳历以“两分两至”为四季之始,春分~夏至
为春季,夏至~秋分为夏季,秋分~冬至为秋季,冬至~春分为冬季。
4. 气候四季:又称温度四季。是以候平均温度为划分指标,候均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季或秋季。
5. 气候异常:是指某些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常年平均而出现的极端值。如某年的某时段内降水量超出多年同期内平均降水量,出现降水量异常,而发生水涝灾害。
6.\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指将作物(或牲畜)从一地区引进到另一地区,必须考虑满足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相似。 二、填空题:
1. 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是 (1) 、 (2) 、 (3) 。